藏品列表
-
滑石勺
灰色。勺头椭圆弧形,一边自然延伸出长勺柄,勺头敞口,浅弧腹,圜底。该滑石勺器形与现代餐勺颇为相似,其用途也与现今之勺相近,在当时常用来舀取羹汤。勺有时与魁相伴出土,或为民间配套使用的餐具。
-
滑石魁
器身一侧有L形柄,利于手持,不易滑落。外壁打磨较光滑。魁应是用来盛羹的食器,一说为挹酒的长柄斗勺。
-
滑石双鱼盘
盘内以高浮雕手法雕刻双鱼。双鱼呈同向对称排列,刻画惟妙惟肖,生动可爱,身上鱼鳞层层细划,片片清晰,足见刀法精湛。因鱼繁殖能力强,且“鱼”谐音“余”,古代器皿中常见雕刻或描绘鱼纹,寓意子孙绵长、连年有余。该双鱼盘集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于一身,堪称为一件新莽时期的艺术佳品。
-
滑石耳杯
为同墓出土的一对,大小形制相当。整器皆呈椭圆形,月牙状双耳微上翘,弧腹较深,平底无圈足。器形相对轻巧,器表打磨光滑。馆藏汉代滑石器中,类似的圆耳杯数量较多,应是仿漆耳杯的明器。耳杯盛行于战国秦汉至晋代,又称“羽觞”,或因其形状似爵(雀),双耳象雀之羽翼。一说饮时杯上可插手羽毛,旨在催人速饮,故此得名。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漆耳杯,其上书有“君幸酒”、“君幸食”等字样,可见耳杯在当时不仅用于盛酒,也可用来盛羹。
-
滑石深腹杯
豆白色,直口尖唇,深直腹渐下渐收,下承喇叭形圈足。制作精致,打磨光滑。深腹杯在汉墓中出土较少,相较于漆卮和耳杯,是一种不甚常用的饮器。
-
滑石樽
深直腹呈圆筒形,器壁无鋬,底有三个矮蹄足,内外均打磨光滑。樽亦为盛酒器,器形与卮颇为相似,有的器壁一侧亦有鋬。湖南楚汉墓葬中还出土过类似的漆木樽。
-
滑石卮
整器制作较精致,打磨光滑。同样形制的滑石卮馆藏中还有多件,为汉代卮的常见造型,汉墓中还见有类似的陶卮、漆卮出土。卮是盛酒器,常与盘、耳杯等一同置于案上,组成一套日常的饮食器皿。
-
滑石扁壶
器身直口平唇,短直颈。扁腹造型独特,前后两壁平直向下,左右两壁则弧形外鼓。前后壁两侧各饰两道凹槽。平底有圈足,方足外撇。滑石扁壶亦是仿青铜扁壶的造型而来。该壶保存完好,造型简洁,整器散发白玉光泽。馆藏滑石器中仅此一件,实属罕见。
-
滑石钫
器形厚重,打磨光滑。钫亦为盛酒器,常见有青铜、硬陶和漆木质地,石质较为少见。其器形最初由铜方壶发展而来,主要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汉以后逐渐少见。鼎、盒、壶、钫是汉墓中常见的礼器组合,也是宴飨中常用的饮食器皿。
-
滑石壶
该器似为一件半成品,因其内中尚未挖空斫制,器壁的兽面亦未雕琢完成。但器表打磨光滑,材质白净莹润,似有白玉的光泽。壶为盛酒器,亦为礼器,在祭祀仪礼活动中通常成对使用。
-
滑石盒
豆青色。由器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盖与身以子母口相扣合,子口平唇。器盖为覆碗形,顶有一圈凸棱;器身亦呈圆碗状,弧腹下收,底有浅圈足。盒壁打磨光滑,制作较为工整。盒为盛食器,有时也用作礼器,是汉代的典型器形。
-
滑石鼎
灰白色。盖稍隆起,顶近平,其上有三个哨形纽。盖与器身以子母口相扣合。器身口微弇,长方形附耳,中有孔,耳上端略向外撇。圆鼓腹,底呈圜形,其下附三个矮蹄足。整器打磨光滑,制作较为精良。此种造型的鼎同墓出土了一对,器形近似于西汉的漆木鼎。
-
滑石鼎
其器形应是效仿青铜鼎而作,匀称规整,端庄厚重。鼎既是古代的炊具与食器,亦是一种重要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宴飨活动,用以烹煮或盛放肉类。作为礼器,还是权力、地位的象征。
-
何维朴 小行草
年代 : 近代
此团扇书苏东坡《泛颍》:“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吏民相笑语,使君老而痴。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绕郡十余里,不驶亦不迟。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声色与臭味,颠倒眩小儿。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赵陈两欧阳,同参天人师。观妙各有得,共赋泛颍诗。”由题款视之,作者对作品也较满意,不禁感叹:“髯苏此诗刻画处更有生趣”。
-
陈时夏 草书
年代 : 清
材质:纸本 尺寸:横35厘米 纵15.5 厘米
-
俞樾 隶书
年代 : 清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书法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的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黄自元 小楷
年代 : 清
黄自元(1836-1916),字觐虞,又作敬舆。湖南安化人。清同治七年(1868)殿试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甲午后回籍,居长沙,主讲湘水校经堂及成德书院。勤于书法,博采颜、柳、欧诸家之长,楷书用笔劲利,结构严谨,结体端庄,字势峻拔。所刻碑版,行世者颇多。
-
欧阳中鹄 小行草
年代 : 清
欧阳中鹄(1849-1911),字节吾,号瓣姜。湖南浏阳人。同治十二年(1873)中举,任内阁中书。谭嗣同、唐才常拜其门下就读。知识渊博,谭嗣同称其学问“实能出风入雅,振前贤未坠之绪。”此扇面行草“婀娜中多刚健”(题跋语)。
-
左宗棠 小行书
年代 : 清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朴存。湖南湘阴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负治世安邦之才,气高胆壮,一生军功卓著。曾以69岁高龄领兵驱逐沙俄,收复天山南北路。官至太子太保,封一等恪靖伯,谥文襄。善书,篆书严谨而宽绰,人称“左篆”,行书瘦硬峭劲。
-
粟掞菊花图
年代 : 近代
粟掞(1861—1936),字谷青,号歌凤,又号灵骞,别号歌凤生、歌凤楼主人,湖南长沙人。工书画,善花卉,尤擅牡丹。早岁居北京,有“粟牡丹”之称。后鬻画长沙,专写墨竹。书仿李北海。
-
汪钧篁竹图
年代 : 清
汪钧,字研山,江苏仪征人。善山水花卉,兼能写真。辑清代扬州画人为扬州画苑录,书成于光绪九年(1883),时年六十八。又着十二砚斋金石过眼录、春草堂随笔。此扇面篁[huáng]竹描绘细致,题诗为唐诗人刘兼的《新竹》:“近窗卧砌两三丛,佐静添幽别有功。影镂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乍摇风。无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自是子猷偏爱汝(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
尹金阳 梅花图
年代 : 清
尹金阳(1835—1919),字和伯,晚号和光老人。湖南湘潭人。工画花卉、草虫,学元人,缜密工雅,有冷逸神韵之趣。善画梅,着称于时。曾国藩甚重其人,命子曾纪泽从之学。此扇为其73岁时所作,意境归于平淡幽远。
-
符翕竹石兰草
年代 : 清
符翕[xī](1840—1902),字子琴,别号蔬笋居士,湖南清泉县(今衡南县)人。光绪初,以拔贡官福建长乐、广东阳山等地知县20余年,有政声。精金石鉴赏,工诗书画,摩崖题壁甚多。书震沪广两湖,摹印直追汉人。
-
沈瀚朱竹图
年代 : 清
沈翰,生卒年不详,字咏荪,号醉白,光绪(1875—1908)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同光(1862-1908)间候补湖南通判,不得意,以卖画授图为生,山水宗倪、黄,但气势雄壮,不作枯寂相。光绪末年卒,年约六十余。朱竹的鼻祖可追溯到苏轼,后世有东坡画竹的竹枝词传诵:“兴致突来要画竹,案头无绿便研朱。人说此物不曾见,君问因何用墨书?”东坡的朱竹今无从寻觅,醉白的朱竹亦有洒脱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