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碑帖 唐多宝塔感应碑
唐多宝塔感应碑
0
年代:明

尺寸:30开跋1开 ,26×12 1厘米   

来源:20世纪50年代初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
  

唐天宝十一年(752年)刻。现存陕西碑林博物馆。岑勋撰,颜真卿书。首行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十五字。碑高七尺九寸,广四尺二寸。楷书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颜真卿以楷书著称,此碑尤为人所喜好,学颜法者未有不学此碑。此属颜真卿44岁壮年时所作,在颜氏诸碑中,此碑作年最少,字亦平稳。人多好之者,以其字小便于临写。初拓有横竖乌丝栏,经年久磨平无迹。后又被工匠重开,名为洗碑,颇失丰神。原碑真刀平底,镌刻最深,故历久不失面目,惟字体略瘦。又因石质坚润,故剥落甚少。清康熙时(1662-1722年)铭词中泐损一片,但迄今字体仍大部分齐全。
  

湘博藏《多宝塔感应碑》拓本,拓工较精,版本完好,有污渍,封面边沿有损和虫蛀。十四行“归功帝力”,“力”字在两笔接处稍损,十五行“凿井见泥”,“凿”字渐漫漶。其次,拓本十四行“塔事”,“事”字右上无石花,廿四行“方寸千名”,“千”字右上完好,廿五行“克嗣其业”,“克”字中口完好,“千”字先损,“克”字次损(以后便缺损渐多、更甚)。作为北宋拓本,其书凡三点水、或两点间多连丝笔细画,这在该本中已无显现(后随年代近,而多不显连笔)。此拓本字稍偏瘦,字口棱角锋芒也有略显点秃,但不失原貌,应为明代前期或更早的拓本。  

  • 相关论文
  • “精拓”本碑帖拓片的工艺特征

    明清以迄现代,许多著名的金石学家、碑帖鉴赏家在其所藏所见历代碑帖拓片的题跋著录中,从不同的角度加入了他们关于拓片工艺的审美评价。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拈片制作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对前人碑帖题跛著述的解读与印证,分析归纳出前人关于“精拓”本碑帖拓片的一般工艺特征,即首先必须满足“真切地反映刻石文字的原始风貌”的前提条件,其次则是纸张、墨色等。前人所反复强调的,是拓片所得文字的笔画精神之美。而从技术上讲,苟能使拓片中的古人书法“字字清朗”、“形神完美”,则其“黝然深润”的佳妙墨色,也就庶几可近了。

  • 石鼓文拓本汇校——并录湘博善本

    碑帖校订一门,先贤时彦各擅其能,所作甚夥,究其根本,是为资料收集、比对考查、排列筛选。今参欧阳辅《集古求真》、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马子云《石刻见闻录》为主要蓝本,其余零珠片王则辅以杨殿殉《石刻题跋索引》为目逐条梳理——文献汇校。与此并行之者,以湘博万余件拓本逐一审查——实物汇校。兹选《石鼓文》一刻为实例,一则做学理上的尝试,兼以“碑帖数据库”为长远写作目的,为来日典藏数据库共建共享恪尽守藏人之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