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出土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初步研究
- 【作 者】:宫希成
- 【英文作者】:
- 【关 键 词】:皖南,西周,青铜器
-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五辑
- 【发表时间】:2009-04-01
- 【收录情况】:
- 【机 构】:
- 【摘 要】:
- 皖南地区西周时期青铜器大多出土于土墩墓中,较重要的地点有屯溪奕棋土墩墓群、繁昌县窑上和汤家山、青阳县汪村、宣城市正兴村、芜湖县韩墩村等地。根据青铜器特点,结合自然地理和土墩墓分布情况,可划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以新安江上游为中心,北区以漳河流域为核心区,包括长江以南沿岸地区。南区青铜器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以立耳撇足素面鼎、扁鼓腹尊、折腹盂、云纹五柱器等为代表的器物群和斜方格纹、编织纹、折线纹、锯齿纹、棘刺纹等纹饰,风格独特。北区混合型铜器数量最多,整体的造型与中原地区同类器基本相同,但在某些局部有改变或纹饰有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可分为西周早、中、晚三期,北区第三期年代下限可能迟至西周春秋之交。西周早期受中原铜器的影响更多一些,到晚期自身的风格逐渐清晰。在铜矿得到大规模开发的背景下,西周时期皖南青铜文化的快速发展,经历了从模仿到变革,与中原青铜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皖南青铜文化,在周代江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总体文化面貌而言,南区与越文化接近,北区则与吴文化系统关系更为密切,有着更多的共性。
- 相关论文
-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