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 论文 所有论文
  • 湖南宁乡青铜器群的再思考

    【作  者】:李先登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宁乡青铜器,商人南迁,青铜大铙

    【摘  要】:

    内容提要湖南宁乡嶷河里西周城址的发现,为宁乡青铜器群找到了主人——商末周初从中原迁到宁乡的一支商人。他们除带来一些中原商代青铜器以外,到达宁乡地区以后,在西周时期又制作了青铜大铙等具有地域特点的青铜器,二者共同组成宁乡青铜器群。
  • 论早期甬钟起源于湘江中下游地区

    【作  者】:高至喜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西周早期甬钟,起源,湘江中下游,宁乡黄材

    【摘  要】:

    本文列举了在陕西和湖南出土的早期甬钟,井进行比较发现两地所出西周早期甬钟的形制、纹饰相同,说明其为同一地区的产品。湖南所出早期甬钟是由本地的乳丁铙和有枚铙发展演变而来,而陕西所出早期甬钟却在本地找不到来源。湖南宁乡黄材炭河里商周遗址的发掘者推测此地“应有铸铜作坊”;黄材附近出土的大饶、乳丁铙等数量又多:最早的甬钟也出自黄材附近,因此推测甬钟的起源应在湘江中下游地区.而以宁乡黄材的可能性最大。
  • 衡阳赤石春秋墓葬群的分期与年代

    【作  者】:陈锐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赤石墓葬,形制,随葬品,分期,年代

    【摘  要】:

    本文运用考古类型学、地层学和统计学相关方法研究了《湖南衡阳县赤石春秋墓发掘简报》所介绍的墓葬群。根据这批墓葬的形制、规格和随葬器物组合与特征,将它们归结为四组两个类别:其中A类墓葬的主人属于当地土著越人,所处年代上限约在春秋早期,下限为春秋中晚期;B类墓葬的族属为楚人,遗存的年代上限约在春秋战国之际,下限可至战国中期。
  • 从出土之乐县(悬)礼器考察东周“乐坏”的意义

    【作  者】:李美燕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东周,湖北,湖南,乐县(悬),乐坏

    【摘  要】:

    本文旨在从出土之乐县(悬)礼器来考察东周“乐坏”的意义,就先秦时期最能体现周朝礼乐制度的乐县(悬)礼器(甬钟、镈钟、钮钟和编磐)来考察,再加上湖北出土之郭店竹简的相关记述及文献史料如《苟子》、《礼记》、《楚辞章句》、《吕氏春秋》、《史记》等相互印证,综合探讨。最后,本文提出楚人在东周礼崩乐坏的时代,产生了具有地域性色彩的音乐审美观、使音乐文化相对地获得更多元发展的蓬勃生机。
  • 楚国城址的发掘与研究

    【作  者】:杨权喜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楚国城址,调查发掘,研究认识,楚城特点

    【摘  要】:

    内容提要楚国有许多城邑,在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己发现楚国城址40余座,经过初步勘查发掘的有20余座。这些城址包括楚国的都城、别都、县城和封邑等类。湖北沮漳河流域已发现西周后期的楚文化遗存,是寻找楚国早期都城丹阳的最新线索。公元前689年楚国从丹阳迁都于郢,楚城开始发展。对江陵郢都纪南城、当阳季家湖楚城、宜城鄢郢、淮阳陈郢、寿县寿春城和楚别都、县城、封邑的调查发掘,发现了城垣、城门、台基、宫段、作坊、水井、窖穴、窑址等重要遗迹;出土了铜器、陶器、铁器、金属制品等大量遗物。本文对楚郢都的变迁、形制布局和楚城的扩展、楚城设计思想;对楚选择岗地夹水筑城、建设完备的防洪排灌交通水系、将城市建筑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对楚建筑的创新思想、工艺特点、楚器特征以及楚城的经济特色都有一些初步认识。
  • 楚丹阳秭归说辨析

    【作  者】:徐少华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楚都丹阳,秭归说,辨析

    【摘  要】:

    楚丹阳在秭归,今存史籍中最早见于东晋后期袁山松的《宜都记》,后经《水经注》大力提倡和渲染,取代技江说成为近一千多年的流行说法,若细加辨别,该说存在一系列难以解释的矛盾,如秭归一带地形复杂,既缺乏楚丹阳在此的建都条件,亦缺乏楚人在此活动的历史背景,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进展和研究的深入,秭归说最终被学术界所否定,这或许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辨证法。
  • 楚秦汉时期长沙地区历史地理概述

    【作  者】:董远成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楚秦汉时期,长沙地区,历史地理

    【摘  要】:

    从传说的帝舜时代一直到春秋时期,在今湖南境内,一直都流传着“苍梧”、“洞庭”之类的地名。到战国时代,楚国开拓疆土.占领了湖南地区,增置了苍梧、洞庭两郡。秦朝统一六国.沿袭了苍梧、洞庭两郡的设置,后秦二世即位,改苍梧郡为长沙郡.汉兴以后,又改洞庭为武陵郡。西汉时代,从吴氏长沙国到刘氏长沙国,以长沙郡和武陵郡的变迁为基础.长沙国的疆域范围经历了由大到小不断萎缩的过程。汉武帝以后,长沙国定型,成一郡十三县之规模,沿袭至东汉时代无所变更。
  •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新证

    【作  者】:连劭名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战国,竹简,思想,文化

    【摘  要】:

    上海博物馆入藏了—批战国时期的楚国竹简,经过整理,已陆续刊行,题名为《楚竹书》。竹简内容十分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的新资料。例如《中弓》中有关于“德行”的论述,《耇老》中论及心性与治国安民的关系。其他如《相邦之道》、《昭王为室》等,也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当时流行的政治思想。
  • 《凡物流形》两处编联的文献验证

    【作  者】:曹峰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凡物流形》,《老子》,编联

    【摘  要】:

    上博楚简《凡物流形》整理者编联的竹简存在问题,应予修改。笔者通过对《凡物流形》内部文意加以梳理,并与《老子》等传世文献进行对比,可以确认,简21和简13A相联、简14和简16相联是正确的。
  • 魏韩兵器考释三篇

    【作  者】:吴良宝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三晋兵嚣,地理考证,束县啬夫戈,首垣令戈,汝阳令戈

    【摘  要】:

    本文对三件魏韩兵器作了新的考证,全文由三部分组成:其一.纠正了学者对涑县戈的时代等问题的误说,对战国中期魏兵器阑侧有缺、穿在阑上的断代特点作了说明;其二,在考察了战国时期首垣的归属变化之后.说明“八年首垣令戈”应为魏安 王时兵器:其三,对韩兵器“十年汝阳令戈”中“汝阳”在今河南商水的意见进行驳议并讨论其地望。
  • “ 鑐”字考释兼论楚系鼎制

    【作  者】:刘彬徽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 鑐鼎,楚系鼎制

    【摘  要】:

    本文对鑐鼎的“ 鑐”字予以考释,由此对当前楚系鼎制研究中的问题加以评述。
  • 战国汉代的长袖舞玉佩

    【作  者】:傅举有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战国,汉代,长袖舞,长袖舞玉佩

    【摘  要】:

    本文通过考古发掘的实物和战国秦汉的文献记载.论述了长袖舞玉佩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思想大解放,社会大变革,出现了反映新生活的长袖舞玉佩。现存最早的长袖舞玉佩是战国晚期的:它们神态端庄.衣服华美,精雕细刻,但数量较少。汉代是长袖舞的极盛时期,上自皇帝、王侯,下至百姓,都爱跳长袖舞;在贵族阶层中,佩戴长袖舞玉佩成为了一种时尚。与战国不同,汉代长袖舞玉佩重点表现舞蹈的动态,强调舞女的韵律和气势,翘袖折腰,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大气度。这与汉帝国作为世界强国有很大关系.汉代以后,国家分裂,经济衰落,红红火火的长袖舞时代终成过去。长袖舞玉佩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