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何绍基展外借文物 何绍基《苦雨奇晴》诗稿册
何绍基《苦雨奇晴》诗稿册
0

清咸丰五年(1855)

纸本 18×24.3cm   

20开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对于何绍基而言,咸丰五年(1855)是他一生的转折点。虽然他在四川学政任上尽职尽责,并按圣谕“访查地方一切情形具奏”,平反命案枉死者十七人,奏参高官七人并绳之以法,“咸以为天眼开”,百姓为之一快,但终于因“权贵侧目,谤焰炽腾”,“上责以肆意妄言,由部议以私罪降调”。自此,他正式结束了官宦生涯,于“六月八日交印于寿臣(川督黄宗汉)”“七月初一出游峨眉瓦屋,匝月回省。士民上匾建祠立碑,纷纷相属”。此诗作落款“作时乙卯六月廿六”,可见是罢官不久,出游峨眉之前所作。

此诗未感慨一己遭际之不平,却为民间疾苦而“每饭屡投箸”,述蜀中“苦雨奇晴”的感怀,表现出何绍基关心民众的胸襟与情怀。


  • 相关论文
  • 楚系青铜器研究

    楚系青铜器研究

  • 粉铫考

    安徽寿县被误认为的铜舟应该定名为粉铫,它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粉铫”自铭器。东汉、魏晋时期炼丹术盛极一时,粉铫就是烧制胡粉的专用器皿。粉铫铭文误释的“涂”、“洀”,实为“丹”、“𣲥 ”。“丹”是丹砂,丹砂的主要成分是水银;“𣲥”本义是涂丹,此铜粉铫之“𣲥”即“黄白涂丹”,以丹砂为媒介的鎏金鎏银工艺。曹操曾称纯银粉铫为御物,而寿县粉铫亦有鎏金银装饰,可见此粉铫为贵重之器,墓主或为侯王。粉铫的铭文同时证实,汉代漆器上“𣲥”不能释作它字,所谓“𣲥”和“𣲥工”只能是涂丹,而决非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