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铜器 至元己卯铜钟
至元己卯铜钟
0
年代:元

1955年湖南省文管会从衡阳市文教科接收而来,1958年移交省博物馆。 

残 高20.9舞厘米,修15.1厘米,舞广12.0厘米,重2800克 

  元至元五年(1339)


  据器上题铭可知,此器为元代衡州路(治衡阳,辖境相当于今衡阳、衡南等地)儒学之乐器。其具体制作时间为.“至元己卯”,历史上有两个至元己卯年,一是元世祖元十六年(1279),一是元顺帝至元五年(1339)。因世祖至元十六年,天下末平,元暇注意礼乐教化,故此钟当是顺帝至元五年铸造。纽缺,钲部有裂纹。铜质,铸工粗陋。表面呈黄绿色。形制仿先秦,钟体合瓦形,以阳线框隔枚、篆、钲、鼓各部,舞面、于口均平,铣棱大致斜直。腔面置螺形枚36个。篆间、鼓部等处饰云纹。舞部纽侧各铸一段题铭,一侧是“衡州路儒学大成乐典”,另一侧为“至元己卯孟夏吉日置”。

 


  • 相关论文
  • 楚系青铜器研究

    楚系青铜器研究

  • 粉铫考

    安徽寿县被误认为的铜舟应该定名为粉铫,它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粉铫”自铭器。东汉、魏晋时期炼丹术盛极一时,粉铫就是烧制胡粉的专用器皿。粉铫铭文误释的“涂”、“洀”,实为“丹”、“𣲥 ”。“丹”是丹砂,丹砂的主要成分是水银;“𣲥”本义是涂丹,此铜粉铫之“𣲥”即“黄白涂丹”,以丹砂为媒介的鎏金鎏银工艺。曹操曾称纯银粉铫为御物,而寿县粉铫亦有鎏金银装饰,可见此粉铫为贵重之器,墓主或为侯王。粉铫的铭文同时证实,汉代漆器上“𣲥”不能释作它字,所谓“𣲥”和“𣲥工”只能是涂丹,而决非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