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乙本
材质:丝帛
年代:西汉
来源: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尺寸:长79.5厘米,宽55厘米
该卷出于三号墓东边箱一个长方形漆奁盒下层,与卷前四篇古佚书合抄在一幅宽帛上,出土时折叠残断,分成三十二片,毛笔书写,字的行列与纬丝方向一致,先用朱砂划好朱丝栏,每行宽6-7毫米,存152行,16000多字。字体为早期隶书,非常工整,是研究汉字演变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书中避刘邦讳,而不避惠帝刘盈讳,故抄写年代应在惠帝或吕后时期。全卷“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上下篇卷尾分别注有德“三千四十一”、道“二千四百二十六”。《老子》是中国道家的经典文献。二千多年前的《老子》乙本的发现对订证今本《老子》章次文字之误有重要价值,同时,为研究道家思想以及汉代道家的传播提供了新依据。此本不分章,与帛书《老子》甲本的章次完全一致,但也略有几处不同。帛本《老子》与传世相比思路更清晰,内容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