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具
0
材质:漆
年代:西汉

来源:1974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尺寸:博具盒边长45厘米,通高17厘米 

  博是古代一种争胜负、赌输赢的游戏。先秦时期已经流行,汉时尤盛。据目前考古发掘报道,已出土30余件古代博具实物(包括冥器),其中7件出自战国、秦代墓葬,20多件出自两汉墓葬。 

  博戏在我国起源很早,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戳辱之。”可见博的出现,最迟不晚于商代。博戏在春秋战国之际就已成为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陆博蹹(tà)踘者。”《史记·滑稽列传》也记载:“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由此可以想象出战国博戏之热闹场面。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这套博具,较为完整。可贵的是,能够与同墓出土的一份“遣策”(登记随葬品的简册)记录相对照,使我们了解到博戏用具的一些情况。主要有:博局(棋盘)、其(棋子)、筭(suàn)(筹码)、采或焭(qióng)(骰子)、刀、削和小铲等,并且用博具盒盛放。这套博具精美异常,放置在特制的漆盒内,有1件方形髹(xiū)黑漆木博局,用象牙条嵌出方框和曲道。12根象牙箸状长筹码,30根象牙箸状短筹码,12枚象牙大棋子,18枚小棋子,1件小木铲,1个象牙削刀和1件环首角质刻刀。博具盒平面呈正方形,盒面上施用所谓“锥画”技法装饰,即针刻出飞鸟及云气纹,其间还朱漆描绘几何纹。博局即玩六博的棋盘,亦呈正方形,上用牙条镶嵌出中心及四周方框,作L形或T形的十二个曲道及四个飞鸟图案。盒底设有长方形、方形和椭圆形的小格以放置棋子等物品。博戏要掷采(即骰子),但盒内没有发现骰子。后来,在清理中,在一件双层六子漆奁(lián )中见到了骰子。骰为球形十八面体,木质、髹(xiū)深褐色漆,径4.5厘米,正适合放在博具空出的小格里。骰子十八面体,除十六面分别刻出一至十六数字,其中相对的两面,一面刻篆文“骄”字,另一面刻“妻畏”字。补上这一枚骰子,可以确认这是一套博戏用具。 

  • 相关论文
  • 汉代漆器艺术

    汉代漆器艺术

  • 马王堆汉墓漆器所见狸猫纹初探

    马王堆汉墓漆器纹饰中,包含一种罕见的狸猫纹图像。本文拟以此类图像为中心,试从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一是考其名,依据马王堆简帛资料与先秦两汉 传世文献,推论此类动物可能有“狸”“猫”等不同称谓;两者在种属上有交集, 但在指称上却常有混淆。二是观其形,这种图像具有较强写实风格;其表现方式有漆绘与锥画两种,观察视角有正面、侧面和背面三种;体态或圆润或矫健,神情或憨萌或机警,可能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三是溯其源,结合迄今公布的相关考古资料,追溯此类动物进入人类生活的历史进程,及其图像来源。四是辨其意,通过分析这批漆器的出土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探索狸猫图像作为漆器装饰纹样的象征意义。

  • 相关视频
  • 好吃的第一夫人辛追

    2548次

  • 奢华的长沙国第一家庭

    1771次

  • 博弈棋具

    2132次

  • 时空博物卡(第14集)

    16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