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文治行书诗轴
清
20世纪50年代初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
纵128.5厘米,横43.5厘米
该书作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即1781年。这首行书五言诗内容是:“高迥山中阁,萧闲世外人。天花晨
供佛,明水夜朝真。残日将沉海,乔林不记春。烟云与诗思,相对斗清新。”款署:“同人集吐纳烟云
阁,翌日莲巢为图,以纪其胜,而系以诗,余次其韵。时乾隆辛丑(公元1781年)阳生之月,文治。”
下钤白文印“王文治印”、“曾经沧海”,朱文印“柿叶山房”。这是王文治中晚期书作,那飘逸婉柔
的点画和妩媚匀净的结体,无不透露出与笪[dá]重光、董其昌二人的传承关系。又因他中年后潜心佛典
,对于有关佛经的书法尤其用心关注和临习,从而形成一种用笔扁薄习气和唐人写经风格,这也正是该
书作中的另一特征。
王文治(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镇江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探花,授翰林院
侍读,曾任云南临安知府,因下属失职而被罢官。其后主要活动在江、浙一带,曾在多所书院执教,乾
隆三十六年(1771)接掌杭州崇文书院,自命为“西湖长”。他擅长诗文,颇富盛名。他还爱好音乐戏
曲。中年以后笃信佛教,精研释典,并长期吃斋。王文治一生以书法著称于世,他的书法主要学笪重光
和董其昌,俊丽潇洒、轻盈秀美,深受乾隆帝赏识和时人的珍爱。
(撰稿: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