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碑帖 清拓魏《王基碑》
清拓魏《王基碑》
0
年代:清

来源:20世纪50年代征集 

尺寸:106.0×96.0厘米 

  全称《东武侯王基碑》。三国•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四月立,在河南洛阳。清乾隆初年出土时,仅刻其半,碑之上段尚未刻凿,朱书灿然。惜护之不及,书丹之字很快磨灭,因此有“断碑”之称;成为汉魏时碑刻系先书丹后镌字的有力的实证。碑主王基,字伯舆,山东掖城人。历文帝、明帝、齐王、高贵乡公、元帝五代,文武兼备,勋著魏室。官至东武侯,魏元帝景元二年卒,追赠司空,谥“景侯”。《三国志•魏志》有传,业绩、官职与碑文多合。书法与《曹真残碑》近似,结法严整,用笔斩截,风神雄健清隽。运用 “折刀头”的笔法更为强烈,上托隶源,下开魏齐风范。


(邓昭辉/文)


 


  • 相关论文
  • “精拓”本碑帖拓片的工艺特征

    明清以迄现代,许多著名的金石学家、碑帖鉴赏家在其所藏所见历代碑帖拓片的题跋著录中,从不同的角度加入了他们关于拓片工艺的审美评价。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拈片制作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对前人碑帖题跛著述的解读与印证,分析归纳出前人关于“精拓”本碑帖拓片的一般工艺特征,即首先必须满足“真切地反映刻石文字的原始风貌”的前提条件,其次则是纸张、墨色等。前人所反复强调的,是拓片所得文字的笔画精神之美。而从技术上讲,苟能使拓片中的古人书法“字字清朗”、“形神完美”,则其“黝然深润”的佳妙墨色,也就庶几可近了。

  • 石鼓文拓本汇校——并录湘博善本

    碑帖校订一门,先贤时彦各擅其能,所作甚夥,究其根本,是为资料收集、比对考查、排列筛选。今参欧阳辅《集古求真》、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马子云《石刻见闻录》为主要蓝本,其余零珠片王则辅以杨殿殉《石刻题跋索引》为目逐条梳理——文献汇校。与此并行之者,以湘博万余件拓本逐一审查——实物汇校。兹选《石鼓文》一刻为实例,一则做学理上的尝试,兼以“碑帖数据库”为长远写作目的,为来日典藏数据库共建共享恪尽守藏人之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