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列表
-
朱色菱纹罗
年代 : 西汉
服饰用料。朱红菱纹罗的朱红色为矿物染料朱砂染成,图案为瘦长菱形,两侧各附加一个不完整的较小菱形,虚实两行相间排列,形状与俯视的耳杯相似。文献记载的“七彩杯纹”或即指此。
-
丝履
年代 : 西汉
此件为轪侯夫人所着之履。履面以丝缕编织,底用麻线编成。这种鞋当时较为常见,东汉以后大兴,贵贱均可穿着。
-
绛紫绢袜
年代 : 西汉
此袜齐头,靿(yào,袜筒)后开口,开口处并附袜带。以绛紫绢缝制而成,缝在脚面和后侧,袜底无缝。袜面用绢较细,袜里用绢较粗。袜带是素纱。
-
绢裙
年代 : 西汉
此件为西汉时期的衬裙,一般穿在直裾、曲裾衣服之内。用4幅上窄下宽的绛紫色绢缝成,上部加缝裙腰,裙腰两端加长作裙带。
-
绮地“信期绣”香囊
年代 : 西汉
此件为西汉贵妇随身携带的香袋。内装茅香,遣策称其为“香囊”。当时妇女用香料以辟邪、避虫叮咬、祛恶、避秽等,这些香料多被装在身边携带的香囊内。
-
淡黄色组带
年代 : 西汉
该组带放置于九子漆奁中,可见为墓主人生前服饰常用之物,可能就是系结绵衣类长衣的大带。
-
铺绒绣残片
年代 : 西汉
一号墓内棺的装饰绣品。用朱红、黑、烟三色丝线在褐色绢上绣出黑色斜方格纹,格内再绣红色和烟色的树纹。它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平针满绣绣品。
-
绢地茱萸纹绣
年代 : 西汉
用朱红、土黄、深土黄色丝线,在绢上绣茱萸花。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茱萸纹也就成了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图案。
-
黄棕绢地“乘云绣”
年代 : 西汉
用朱红、棕红、橄榄绿等色丝线,采用锁绣法,在黄棕绢地上绣出飞卷的流云,云气中隐约可见露头的凤鸟,寓意凤鸟乘云。 “遣策”称之为“乘云绣”。
-
绢地“长寿绣”
年代 : 西汉
其以绢为底,用浅棕红、橄榄绿、紫灰、深绿等色丝线,在绢地上绣出变形云纹、花蕾、枝叶及似鸟的头部图案。
-
绒圈锦
年代 : 西汉
绒圈锦,或称起绒锦、起毛锦,是三枚经线提花并起绒圈的经四重组织。这种锦花型层次分明,圈大小交替,纹样具立体效果,因而外观甚为华丽。
-
朱色菱纹罗手套
年代 : 西汉
手套,直筒露指式。
-
黄褐绢地“长寿绣”枕头
年代 : 西汉
黄褐绢地“长寿绣”枕头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的北边箱,长方形,出土时内部填塞佩兰叶。
-
羽毛贴花绢
年代 : 西汉
锦饰内棺下葬时,棺外横缠了两道宽12厘米的帛束,然后在棺的盖板和四壁板上,分别粘贴一层羽毛贴花绢。这也是首次发现的贴丝织品作装饰的葬制。
-
黄色对鸟菱纹绮
年代 : 西汉
对鸟菱纹绮是平纹地起斜纹或浮长花的素色提花丝织品,其经纬密度每平方厘米100×46根,是汉代纺织工艺的新品种。
-
几何纹绒圈锦
年代 : 西汉
几何纹绒圈锦(或称起绒锦、起毛锦)是三枚经线提花并起绒圈的经四重组织。其几何形图案的组合花型层次分明,绒圈大小交替,因而外观甚为华丽。
-
金银色火焰纹印花纱
年代 : 西汉
纱为轻薄透明而外观有明显方孔的平纹组织丝织物。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两幅单幅的金银色火焰纹印花纱,又名为泥金银色火焰纹印花纱。
-
印花敷彩纱
年代 : 西汉
印花敷彩纱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印花与彩绘相结合的丝织品。它是用印花和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在轻薄的平纹组织丝织物方孔纱上进行印染加工而成。墓内出土的绵袍,有三件以印花敷彩纱作为面料。这是当时贵族妇女一种华丽的时装用料。
-
绢地“长寿绣”
绢地“长寿绣”在绢上用浅棕红﹑橄榄绿﹑紫灰、深绿等色丝线,以锁绣针法绣出变形云纹﹑花蕾﹑枝叶及其鸟头的图案。这种花纹的“长寿绣”出现最多,见于一号汉墓出土的几巾、绣枕、镜衣和夹袱以及棺内包裹辛追遗体的残锦衾上。
-
漆纚纱冠
漆纚纱冠俗称乌纱帽。出土时盛放在油彩双层长方漆奁内,应是墓主人生前的官帽。
-
罗地“信期绣”丝绵袍
“信期绣”中以这种花纹最多。为什么当时取了这样的名称呢?可能是刺绣的花纹中包含了相关的寓意。“信期绣”纹饰中的长尾小鸟,似燕。燕为定期南迁北归的候鸟,这样就和“信期”之词发生了关联。
-
朱红菱纹罗丝绵袍
朱红菱纹罗丝绵袍上衣下裳相连,衣领相交,衣襟由左向右折到右侧身旁。这种款式在西汉早期贵族妇女中广为流行。
-
印花敷彩纱丝绵袍
印花敷彩纱丝绵袍面料为印花敷彩纱,里、袖、领、缘为绢,内絮丝绵。缝制形式与其他丝绵袍同。
-
帛书《五十二病方》
年代 : 西汉
帛书《五十二病方》是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古医方专著。全书达一万字,详细记载了医方283个,药名254种,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等103种疾病的治疗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