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土文字材料所见秦铁官
【作 者】:戴卫红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八辑
【发表时间】:2012-03-01
【关 键 词】:秦简,秦封泥,周家台秦墓,铁市丞,铁官
【摘 要】:
从近年来发现的秦代封泥印玺和简牍数据,可以看到秦朝中央设有负责采矿的“右、左采铁”和负责冶炼的“右冶铁官”,京师地区不仅有“铁官长丞”,中央还设置“铁市丞”,来负责铁的经营买卖。而对秦朝地方郡县是否设置铁官,由于没有具体的文献资料,学界一直在推测之中。荆州市周家台三〇号秦墓出土的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31)历谱中记载了墓主人“宿铁官”、“治铁官”,可以明确证明秦朝在一些郡县也设置了铁官。汉武帝时铁的官营专卖、郡县设置铁官实际上是秦代铁官制度的延续和扩大。 -
岳麓秦简《数》书校读记(上)
【作 者】:许道胜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八辑
【发表时间】:2012-03-01
【关 键 词】:岳麓书院藏秦简, 《数》,校读
【摘 要】:
本文是整理岳麓书院藏秦简《数》书时所作校读。内容主要涉及:简文重要语词的解释,补字及其说明,讹、脱、衍、误文的处理,残字释读依据,同字异写提示,合文说明,疑难简文意义的疏通,指出抄重简文,文字非常规书写位置说明,残简说明,竹简编连与缀合。此外,为增进对粮食容积、重量等换算关系的直观认识,文中分别补充了若干表格。此篇为上半部分。 -
曾姬无恤壶“漾陵”、“蒿间”补说
【作 者】:朱晓雪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八辑
【发表时间】:2012-03-01
【关 键 词】:曾姬无恤壶,漾陵,蒿间,断读
【摘 要】:
20世纪30年代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了两件曾姬无恤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铭文所记曾姬无恤为楚声王之夫人,学者在文字考释、内容研究等方面多有研究。但是,对“圣桓之夫人曾姬无恤吾宅兹漾陵,蒿间之无匹”一句的断读以及大意还可进一步讨论。本文认为此句应在“漾陵”与“蒿间”之间断读,“无匹”的主语应是“漾陵”。 -
长沙市博物馆馆藏的几件铭文铜器
【作 者】:邱东联,潘钰,李梦璋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八辑
【发表时间】:2012-03-01
【关 键 词】:青铜器,铭文,物勒工名
【摘 要】:
中国古代青铜器有一个独特现象,就是器有铭文。相对于中原地区,长沙乃至湖南地区在先秦时期一直是属于历史记载范围之外的边缘地区,仅有只言片语提及。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以及文物研究的深入,商周青铜器研究已成为我省古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沙市博物馆藏的几件带铭文青铜器,如“缪叔”戈、“单(立昔)”戈、“诸邑家”铜灯等,或来自于中原,或本土铸造,都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明晰长沙地区区域历史的作用,为我们深入研究地方与中原联系提供了坚实的物证。 -
秦骃玉版铭文释读述评
【作 者】:刘珏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八辑
【发表时间】:2012-03-01
【关 键 词】:秦骃玉版,定名, 铭文释读
【摘 要】:
秦骃玉版是20世纪末发现的一件重要的战国时期秦国文物。玉版出土后曾引起极大关注,学界对玉版铭文的释读等问题讨论比较热闹,本文主要综述诸家之说,加以简要评议,并间附个人之浅见。 -
毁器与折兵——楚国丧葬礼俗的考古学观察与释疑
【作 者】:黄凤春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八辑
【发表时间】:2012-03-01
【关 键 词】:毁器,折兵,楚墓,葬俗,人器与鬼器
【摘 要】:
在商周的墓葬中常见有折兵的现象,学界对其进行了众多探讨,认为其是北方周人固有的一种葬俗。本文结合考古发现,重论了这一现象,认为这一葬俗并非周人所独有,在南方的楚地春秋至战国时期的楚墓中也都见有这一葬俗。结合考古所见的毁器看,折兵应是其一种,其寓意是将实用器明器化,以表明随葬的物品与实用器有别,也即文献中的“人器”与“鬼器”之别。同时,对楚器中的一些其他“毁器”方式进行了辨明,从多层面来揭示这一葬俗的真实底蕴。 -
湖南楚汉墓葬出土漆器研究评述
【作 者】:聂菲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八辑
【发表时间】:2012-03-01
【关 键 词】:湖南楚汉漆器,研究评述,器类,文化因素,工艺,生产与产地
【摘 要】:
本文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湖南楚汉墓葬出土漆器研究的综述,并略加评论。涉及20世纪3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湖南楚汉漆器起步阶段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湖南楚汉漆器初级阶段的研究。而最多篇幅用于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所出极具代表性的楚汉漆器相关研究的评述,诸如器类的辨析、文化因素及礼俗的分析、制作工艺与装饰艺术的研究、生产与产地问题的讨论、漆器的整体研究等,其中较多地评介了西方的中国艺术史学家的批评性研究成果。 -
长沙新出漆器铭文中的几个问题
【作 者】:张景尧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八辑
【发表时间】:2012-03-01
【关 键 词】:漆器,门浅,仓,贞,长沙王
【摘 要】:
本文对长沙“12•29”被盗古墓葬出土的漆器及长沙市博物馆在2009年2月征集到的漆器上的铭文进行了研究。经过研究,笔者认为“门浅库”、“仓”应该是汉代长沙王府的漆器生产及收储机构,“贞”仅仅是在“门浅库”从事手工生产管理的一个低级官吏。 -
长沙汉墓出土喇叭形器研究
【作 者】:高至喜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八辑
【发表时间】:2012-03-01
【关 键 词】:长沙汉墓喇叭形器,型式,年代,用途,演变,耳珰
【摘 要】:
本文对湖南省博物馆馆藏长沙汉墓中出土的63件喇叭形器的名称、质地、型式、年代、用途及演变等问题作了全面论述。长沙汉墓所出喇叭形器有玻璃、肉红石髓、琥珀三种质地。长沙出土的喇叭形器始见于西汉中期,流行于东汉。新莽时期以前的喇叭形器仅用做装饰品,从东汉早期开始用做耳珰,到东汉中晚期主要用做耳珰。 -
徐州汉墓出土玉印的形制与性质
【作 者】:徐娟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八辑
【发表时间】:2012-03-01
【关 键 词】:徐州,单面玉印,双面玉印,玉组印,明器
【摘 要】:
徐州为西汉楚国封地,在历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玉印20余方,主要见于身份比较高的刘氏宗室墓葬中,多放置在棺内。玉印可分为单面印和双面印两大类:单面印基本上都是覆斗钮,个别为螭虎钮或龟钮;印面多有印文,均为姓名,字体除一般的篆书外,还有鸟虫篆。双面印又有男性印与女性印之分,女性印多用缪篆。此外,徐州还发现有将玉印与小玉饰件串联在一起的印串饰和由3枚玉印组成的玉组印。从徐州地区出土玉印的特征看,其主要应该是用于陪葬的明器。 -
北魏孝文帝《吊比干碑》立碑时间考辨
【作 者】:谭翠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八辑
【发表时间】:2012-03-01
【关 键 词】:北魏孝文帝,《吊比干碑》,立碑时间,改汉姓,分定姓族
【摘 要】:
结合《魏书》和《吊比干碑》碑文的相关记载进行分析,《吊比干碑》碑文撰写时间在太和十八年十一月甲申,立碑时间应在陆琇担任司州大中正任上,不会晚于太和十九年分定姓族推行以后,更不会晚于太和二十年正月诏令改汉姓。《魏书•高祖纪下》记载太和十九年九月壬辰孝文帝专门派遣黄门郎以太牢祭比干墓,应是吊比干碑已经立好的缘故。《吊比干碑》应在太和十九年九月壬辰业已树立。 -
唐李邕《麓山寺碑》
【作 者】:刘刚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八辑
【发表时间】:2012-03-01
【关 键 词】:唐代,书法家,李邕,行书,麓山寺碑
【摘 要】:
位于长沙河西岳麓山下岳麓书院的《麓山寺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碑文叙述自晋泰始年间建寺至唐立碑时,麓山寺的沿革以及历代来此住持之名僧说法传经情况,并一一列举名僧及有关官员对该寺的贡献。辞章华丽,笔力雄健,刻艺精湛。因文、书、刻工艺兼美,故有“三绝碑”之称。书法雄健得势,可见其善运腕力,应为李邕生平之杰作,亦为不可多得之唐代名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