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 论文 所有论文
  • 湖南长沙坡子街7号地块H9发掘简报

    【作  者】: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辑

    【发表时间】:2014-04-20

    【关  键  词】:坡子街,灰坑,瓷器,漆器

    【摘  要】:

    2004年8-12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基本建设,在长沙市坡子 街东端路北一建设工地,对编号为H9的灰坑进行了考古发掘。该灰坑内出土了一批 北宋中晚期的瓷器(个别为唐末五代时期)及漆器。这批漆器虽然仅有6件,但保存状 况较好,为盘和盆等日常生活用品,造型多见花瓣口,制法为圈叠胎工艺,漆色采用 “素髹”装饰,以朱漆及黑漆为主,体现了宋代漆器的主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 湖南郴州李家坝明墓

    【作  者】:郴州市文物处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辑

    【发表时间】:2014-04-20

    【关  键  词】:郴州,李家坝,明墓

    【摘  要】:

    2000年7月26日,郴州市文物处考古人员对郴州市北湖区郴江镇李家坝 私人建房工地进行考古调查,发现1座明代墓葬。墓葬平面呈长方形,为竖穴土坑 墓,由棺和椁组成。随葬器物49件,以文房用品为主。该墓形制是明代墓葬中常 见的类型。此墓主人是何仲方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排除是其他人。
  • 湖南出土青铜壶形提梁卣的梳理与断代分析

    【作  者】:熊建华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辑

    【发表时间】:2014-04-20

    【关  键  词】:提梁卣,大兽面,蜴形动物饰,蛇纹

    【摘  要】:

    本文对湖南出土或疑似湖南出土的商代至春秋时期的提梁卣进行了微 观分析,将13件标本分成中原式与越式两大类,中原式卣在湖南流行的时间判断 为殷墟三期到西周早中期之际,越式卣流行时间判断在西周中晚期之际到春秋中 晚期。两大类之间有传承关系。 关键词:
  • 宜春市博物馆馆藏有枚铜铙赏析 ——兼谈南方圈点纹的文化属性

    【作  者】:张庆久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辑

    【发表时间】:2014-04-20

    【关  键  词】:有枚铜铙,圈点纹,吴城文化,百越文化

    【摘  要】:

    本文由宜春市博物馆馆藏一件青铜铙启题,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断代分析,并通过别具特色的圈点纹加以佐证。在分析圈点纹的过程 中,笔者提出这是百越文化中一个重要符号的论断,它的起源地就应在赣中地区 的吴城,为吴城人发明,传播至江苏、湖南等地。
  • 湖南春秋晚期越楚墓考辨

    【作  者】:潘茂辉,曹伟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辑

    【发表时间】:2014-04-20

    【关  键  词】:湖南,春秋越楚墓,区分

    【摘  要】:

    湖南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存在着越文化墓葬和楚文化墓葬交替分布 的现象,在一些越楚器物共存的墓葬里,发掘者和研究者对越楚墓的判别标准认 识不一,对出土含有越文化因素或楚文化因素墓葬的认识存在偏颇。本文对越楚 墓葬和含有越楚文化因素墓葬的区分标准作了初步论述,提出了越楚墓的区分标 准主要是根据墓坑形制和墓内主要器物所占比例进行判断,即墓坑形制和占主导 地位的器物是区分墓主人族属的重要标志。对含有越文化或楚文化因素的墓葬, 应通过对墓坑形制和墓内器物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予以甄别。
  • 蚌埠双墩M1出土的两件徐国有铭兵器

    【作  者】:黄锦前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辑

    【发表时间】:2014-04-20

    【关  键  词】:双墩M1,钟离君柏,徐子

    【摘  要】:

    本文对安徽蚌埠双墩1号墓出土的钟离君柏在其与徐人的战争中缴获的 两件兵器进行了介绍,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笔者认为由铭文可知,两 器的器主当系一人,即《礼记·檀弓下》所载之容居。双墩M1的年代,也据此可 以确定为春秋晚期前段。戈、戟铭文的“徐子”,可能是与徐王室有密切关系的 高级贵族,而非徐君。
  • 释“句”

    【作  者】:罗小华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辑

    【发表时间】:2014-04-20

    【关  键  词】:柬大王泊旱,句,呴

    【摘  要】:

    上博四《柬大王泊旱》简14中有一形体作“ ”,整理者最早将其释为 “句”。后来有诸多学者对其进行改释。本文将该字形体与《古文四声韵》中所 收“句”、“呴”二字形体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证明此字确为“句”,于简文中 可读为“呴”,典籍中或作“嘘”,训为“叹息”。
  • 《六德》中政治、道德和宗教的“三位一体”

    【作  者】: 欧阳祯人,朱小明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辑

    【发表时间】:2014-04-20

    【关  键  词】:六德,政治,道德,伦理

    【摘  要】:

    《六德》一文立足于现实的人道之礼,详细解说了六位、六职、六德 的具体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且清晰地阐述了处在六位中的人们各行其职、各表 其德对于社会稳定和政治和谐的重要作用,充分地体现出儒家政治思想中独具特 色的内圣外王之道。其中,政治的治理和运作以道德为根据和依托,而道德的形 成和自觉又以天道的超越和神圣作为终极关怀,从而形成了政治、道德与宗教之 间相互贯通、彼此寓居的“三位一体”式的关系。本文将政治、道德、宗教分别 视为“三位一体”中的现实极、人文极和超越极,并详细解读了三者各自的内涵 以及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从中总结出儒家政治哲学中资源和负担的双重性 以及儒学“极高明而中庸”的宗教特性。
  • “武王”戈及其铭文综考

    【作  者】:刘彬徽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辑

    【发表时间】:2014-04-20

    【关  键  词】:青铜兵器,武王戈,战国,楚国兵器

    【摘  要】:

    传世与出土的青铜兵器“武王”戈现已发现多件,关于对其国别有 楚、秦两说。本文论其为战国时期楚国兵器,并对其铭文第五字提出新释。
  • “楚子涉沮”处应在当阳附近的沮河 ——古沮漳河不可能在蛮河流域(上)

    【作  者】:赵德祥,何怀红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辑

    【发表时间】:2014-04-20

    【关  键  词】:楚子涉沮,当阳,沮河

    【摘  要】:

    石泉先生根据诸多的古文献记载判定古沮漳河及战国以前的楚文化中 心位于今汉水支流的蛮河流域,并有很多学者从之。本文通过对今沮漳河和蛮河 本身的大小,楚文化遗存在两河流域分布的数量、质量、时代作了一个对比,同 时结合古文献的记载提出了相左的意见。此文为文章的上半部分。
  • 先秦铜镜上的人物图像

    【作  者】:李梦璋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辑

    【发表时间】:2014-04-20

    【关  键  词】:战国秦汉时期,青铜镜,纹饰,人物,图像符号

    【摘  要】:

    目前发现的装饰有人物图像的先秦铜镜仅有五枚,其铸造年代均在战 国晚期。被称为“狩猎纹镜”的四枚,它们的纹饰形态与其他文物以及文献记载 上的狩猎场面不符,这些图像刻画的应当是古人驯化野兽以及人兽对峙的场景。 长沙出土的三龙人物纹铜镜人物形象怪诞、方位特殊,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古楚先 民浓厚的泛灵崇拜遗风。这些图像符号是古人敬畏自然、利用自然、征服自然的 真实写照。
  • 铜镜纹饰研究中的模糊性原则再探讨 ——从铜镜中的孤证与特例说起

    【作  者】:潘钰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辑

    【发表时间】:2014-04-20

    【关  键  词】:断代序列,模糊性原则,方花,变形龙纹

    【摘  要】:

    在《铜镜纹饰研究中的思想史视角》中,笔者曾提到过铜镜断代问题中的 “模糊性”原则。意即从思想史的发展角度来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样的时间单位 显得无足轻重。从断代的意义来上来,越模糊才能越准确。此次以手头发表与未发表 的资料中的特例——战国铭文铜镜与孤证——“西汉墓中出土的东汉铜镜”为材料, 对这两面特殊的铜镜进行分析,并对“模糊性原则”的适用范围进行较为精确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