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列表

首页 收藏 全部藏品
  • 素纱单衣(直裾)

    此件素纱单衣为交领,右衽,直裾。面料为素纱,边缘为几何纹绒圈锦。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遣策称其为素纱单衣。

  • 《十问》

    年代 : 西汉

    房中术类文献。全篇共101枚竹简,内容系假托古代帝王、诸侯、官吏、名医、术士互相问答,就十个有关养生保健问题进行讨论。

  • 彩绘陶钫

    年代 : 西汉

    盛酒器。泥质灰陶。出土于南边箱。器身合模制成。钫指的是方口大腹的容器,用以盛酒。

  • “君幸酒”“四升”云纹漆耳杯

    年代 : 西汉

    饮食器。杯内均髹红漆,用黑漆书写“君幸酒”三字。

  • 彩绘漆盂

    年代 : 西汉

    盛食器。盂的外形似较深的盘,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而流行于西周和春秋时期,当时主要作饮器使用。秦以后,盂的功能和名称发生变化,既可盛水,又可盛粥、盛羹。

  • 彩绘陶鼎

    年代 : 西汉

    烹煮或盛贮食物的器具。此鼎为泥质灰陶,出土时鼎内盛有鸡骨。器身表面涂黑色粉状物,口部绘银灰色宽弦纹和波状纹各一道,足部和耳部绘银灰色纹饰。

  • 马王堆一号墓木椁

    年代 : 西汉

    原置于墓坑底部的3根方形枕木上,有两层盖板和两层底板。椁室由棺室与4个边箱组成,形状像“井”字,古文献称为“井椁”。

  • 着衣歌舞俑

    年代 : 西汉

    汉代歌舞盛行一时,贵族们到处搜罗能歌善舞者组建家族乐队。墓中遣策(随葬品清单)表明轪侯家就曾拥有一支可以表演楚歌、郑舞的10个人组成的乐队。随葬的歌舞俑脸上敷白粉,描墨眉,点朱唇,身形纤巧,长袖飘飘,为典型的纤腰磬折、长袖曼舞的楚女形象。

  • 帛书《刑德》甲本

    年代 : 西汉

    帛书《刑德》的成书年代应在战国中期以后,即公元前300年以后。帛书《刑德》有甲、乙、丙三篇。甲篇用古隶抄写,无上下墨线界栏,行与行之间没有乌丝栏墨格。

  • 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

    年代 : 西汉

    现存最早的经脉学著作之一。《足臂十一脉灸经》一书共三十四行,有“足”和“臂”两个篇目。

  • 着衣歌俑

    年代 : 西汉

    歌俑头梳盘髻,舞俑着长袖舞衣,采用半肉雕技法,注重头部与面部雕刻,面部表情生动,并施加墨绘和朱绘,着色彩艳丽的服饰,既反映了墓主人生前歌舞升平的生活,又可考证当时人的衣着服饰及丧葬礼俗。

  • 铜镶玉樽

    年代 : 西汉

    铜镶玉樽是一件运用镶嵌工艺制作的实用玉器,用来盛酒。

  • 三号墓遣策

    年代 : 西汉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共有410枚。出土时已散乱,无编联痕迹,但遣策的排列顺序大致清楚,依次为:男、女明童、车马、各种食物、漆器、土器、其他杂器和丝织物。

  • 木璧

    年代 : 西汉

    木璧为仿玉风格的随葬明器。自古以来,玉璧一直是古代贵族“礼天地,聘会盟,赠君子,配富贵”的礼器。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况下也有起信物和装饰作用。

  • 矢箙(fú)、箭

    年代 : 西汉

    矢箙为装箭用具。木质,作梯形扁平盒状,上面两侧伸出两根尖状木柱,用朱、黄色绘三角纹、云纹。扁盒上部钻孔12个,并穿绳,作为固定箭杆之用。

  • 锥画漆弩机

    年代 : 西汉

    弩是一种远射程兵器。秦以前的弩长度只有52厘米左右,此弩大大加长,射程就更远。汉代弩的射程一般在一百二十步至二百步之间,约合167-278米。弩有先进的瞄准装置,有臂张、蹶张、腰引拉弓法等。

  • 兵器架

    年代 : 西汉

    该兵器架为首次出土,这使我们知道了剑不佩带时的放置方法。

  • 帛书《却谷食气》

    年代 : 西汉

    这是一篇充满道家思想观念的养生学著作,因残破厉害,行数和字数颇难确定,现存可辨识的字计270多个,缺损字数也在200余字左右。其内容大致包括却谷和食气两部分。

  • 竹笛

    年代 : 西汉

    竹质,一端有竹节封口,一端开口。封口一端其侧有长方形吹口。开口一端起依次有六个洞眼,周围削成平面。

  • 《杂禁方》

    年代 : 西汉

    本书原缺书名,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根据其古禁方的内容,命名为《杂禁方》。本书虽非医术,且涉及迷信之事,但作为与古医书同时抄录并出土的文献,仍有其相应的史料价值。

  • 帛书《刑德乙》

    年代 : 西汉

    右起上半部绘有朱、黄、墨3色相间彩绘的刑德九宫图和干支纪年表;右起下半部和左边均为朱丝栏墨书隶体字,共5000余字,部分文字有朱点起首,其内容主要是关于刑德运行规律的解说和对“刑德九宫图”的诠释,以及关于以云气、风、雨、雷等天文气象占测战争胜负吉凶的规定。该篇是研究汉初刑德思想理论的重要资料。

  • 木犀角

    年代 : 西汉

    木犀角是一种丧葬用品,为犀牛角之冥器。因犀牛为稀有动物,所以贵族们常用木质犀角作为随葬明器,以此作为墓主人财富的写照和象征,它主要流行于汉代。

  • 《阴阳十一脉炙经甲本》

    年代 : 西汉

    《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共37行,原无篇名,亦无章目,据其内容可分为足巨(太)阳脉、足少阳脉、足阳明脉、肩脉、耳脉、齿脉、足巨(太)阴脉、足少阴脉、足厥阴脉、臂巨(太)阴脉、臂少阴脉等十一节,且以阳脉在前,阴脉在后。

  • 篆书《阴阳五行》

    年代 : 西汉

    篆书《阴阳五行》,又名《式法》,现装裱成39页大小不等的帛片。该帛书内容主要是关于干支、二十八宿、天一运行的记录和有关方位、四时、月令、择月等方面的占验,其内容非常丰富。

  • 上一页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下一页
  •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