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列表

首页 收藏 全部藏品
  • 绿釉瓷人

    瓷人胎为浅黄色,全身罩以绿釉,釉色绿中发兰,较鲜艳,但釉经磨损已大部分剥落,全身赤裸,眉骨高突,胸臂肌肉圆鼓,两手撑于半蹲的大腿上,似为一健美雕塑。

  • 绿釉陶猪圈

    绿釉陶猪圈是一种低温釉陶质的随葬模型器,猪圈与厕所合一,反映汉代人们的生活习俗。

  • 青瓷对书俑

    俑是随葬冥器,由人殉葬的习俗演变而来。俑由各种质材制成,多见陶俑、木俑。

  • 兽面纹爵

    酒器。基本形制为尖唇,深圆腹,圜底,三棱状足。前有流,后有三角形尾,流尾较长并上翘,近流处有柱,深腹,一侧有鋬,圜底,三刀形足。口上靠流处有两伞形柱,立柱上有圆涡状纹和云纹,一柱上铸“父乙”2字。兽形鋬耳,鋬内铸“子荷贝”3字, 腹部纹饰带以圆圈纹分割,主体纹饰为兽面纹。

  • 夔龙涡纹簋

    食器。口沿外侈,腹下收,矮圈足,腹两侧有耳,耳有垂,口沿下和圈足有涡纹与夔龙相间排列的纹饰带,口沿下饰有对称兽首,腹内有“父乙乍 ”四字铭文。

  • 兽面纹鬲鼎

    年代 :

    两件形制基本相同。双耳立于口沿,分裆,腹下三个柱形足。一件腹部饰三组兽面纹。兽面两侧有倒立的夔纹,主纹之间有云纹衬地。器内近口沿处有“己 ””二字。另一件腹部饰有兽面纹,以云纹为地纹。两件兽面纹组成部分的角为下内卷角,与眼,嘴部分组成似羊纹图案,生动形象。

  • 兽面纹鬲鼎

    年代 :

    兽面纹鬲鼎1962 年出土于宁乡黄材栗山张家坳。

  • 兽面纹尊

    西周。酒器。侈口,束颈,折肩,圆鼓腹,高圈足,圜底微凸。颈部饰凸弦纹两周,肩部饰以云雷纹为地纹的回首下卷尾的三组6个夔龙纹,上有三个牛首状牺首;腹上部为以联珠纹为边的三组8个夔龙纹,腹部主纹为兽面纹,阴线带羽饰,眼珠突起,无地纹。圈足饰两周凸弦纹。器内底饰有网格纹。

  • 兽面纹斝

    年代 :

    酒器。颈腹部饰兽面纹,兽面两眼眼珠突出。"斝"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发现,铜斝是与铜爵配套的酒器。

  • 《木人占》

    年代 : 东汉

    抄于幅宽48厘米的整幅帛上,其内容分上下两块排列,上面一块开篇就绘有9行99个不规则的图形,这些图形以方形为主,间有变形的匡形、梯形、三角形、井字形、十字形等,每个图形内都有少则1字,多则8字的文字注释,大多是“吉”、“大吉”、“大凶”、“小凶”、“不吉”等有关吉凶的占测语。在这些图形的左侧和下面,分别写有59行占语,因为文字字迹较虚,颇难认准其字形,仅就其依稀可辨的那些文字来释读,可知其占语大都是占测方位吉凶的。且在图形的下方,列有20多行关于方位占测的诠释语。该帛书还有部分相人术的内容。

  • 《昭力》

    年代 : 西汉

    共14行,约930字。篇首无墨丁,但篇末空一格有标题"昭力"二字。其内容主要是讨论君、卿大夫之义,借之而阐发师卦九二爻辞、六四爻辞、大畜卦九三爻辞、六五爻辞和比卦九五爻辞、泰卦上六爻辞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所阐发的爻辞义理则全是儒家色彩很浓的政治思想。

  • 《缪和》

    年代 : 西汉

     篇首有墨丁,篇末空一格有标题《缪和》二字,但无字数统计。帛书间有残缺,现存68行,共5000余字。其内容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来阐述易理,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缪和、吕昌、吴孟、张射、李平等人问《易》的记录;一方面是纯以“子曰”的形式解《易》和以历史故事来阐述易理,其中引述了很多历史故事,这是迄今所知以史证《易》的最早著作之一。而且这些历史故事为补正《吕氏春秋》、《贾谊新书》、《说苑》等历史文献提供了可靠的新材料。

  • 《要》

    年代 : 西汉

    篇首顶端有残存的墨丁,篇尾有标题:“《要》,千六百卌八”,可知此篇原本就以《要》命名。全文现存22行,1700余字。内容主要是借易理以阐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定位而后求”的重要性,记载了孔子晚年与子赣(贡)论《易》之事,着重叙述了孔子晚年好《易》的原因,此外还记叙了孔子对其门人弟子讲叙损益之道的内容和哲理。

  • 《易之义》

    年代 : 西汉

    开篇的顶端有墨丁为记,共约45行,约3000余字。主要内容:一是阐述了阴阳乃是《易》之要义,即所谓“唯阴与阳,六画而成章”,这也是此篇所着重阐述的主要内容;二是对《周易》的许多卦义进行陈说;三是指明占、数、卦、爻所产生的原因,其文字与今本《说卦》的前三章基本相同;四是着重对乾、坤两卦进行分析,其中对一些卦名的解释,与今本《系辞》下的一些章节基本相同。总之,这篇古佚书主要是对阴阳关系在易学中的重要性、重要作用的阐述,其思想有较多儒家思想的倾向。

  • 《系辞》

    年代 : 西汉

    共47行,约3000字。开篇处有长条形墨丁。其内容与通行本《系辞》基本相同,但不分上下篇。全篇包括通行本《系辞·上》(缺少第八章)和《系辞·下》的部分章节,且文字上多有不同。通行本上篇中除增入了“大衍之数”一章外,其余章节次序与帛书本全同。通行各本下篇则比帛本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章节,这部分增入的章节多见于《易之义》或《要》中。此外,帛书《系辞》中有不少文字是与现通行各本不同的。这是《周易·系辞》最早的抄本之一,它对校正通行本《系辞》,了解汉初《周易·系辞》的本来面目,研究《系辞》和《周易》思想,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均具有重要价值。

  • 《二三子问》

    年代 : 西汉

    共36行,约2500字,开篇处有长条形墨丁。张正烺先生曾据其内容名之为《二三子问》。其内容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分别对乾、坤、鼎、晋、屯、同人、大有、谦、豫、中孚、少过、恒、解、艮、丰、未济等卦的卦、爻辞进行了颇具儒家政治哲学色彩的解说,尤其是大部分解说都冠以“孔子曰”,更有很浓厚的儒家色彩。

  • 《周易·六十四卦》

    年代 : 西汉

    《周易•六十四卦》与《二三子问》《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用很有规律的汉隶共同抄写在宽48厘米、长约85厘米的帛上,上下界栏为粗墨线,帛上画有直行朱丝栏界格。《周易•六十四卦》共93行,约5000字,帛染朱红,字以墨书,比较完整地抄录了《周易》即《六十四卦》全文,每卦开头均绘有卦图,与通行本比较,主要是卦序、卦辞、爻辞有许多不同,是《周易》最古的抄本之一。对校勘订正通行本《周易》、研究《周易》思想、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具有极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周易》中所蕴含的思维模式、人生哲学及其所推演的象数理论,都深深地影响甚至支配了中国乃至中国文化圈内各国人士的思想习惯及人生态度。

  • 中国人民邮政西南区邮票加盖“改作贰仟圆”

    发行方:中国人民邮政西南区(成都),时间:1949——1950年,原面值:200圆,加盖:改作贰仟元。经过多年战争,解放初期通货膨胀极其迅速,200圆的邮票面值已经不小了,还要改作贰仟元,是当时经济状况最直观的反映。

  • 民国邮票加盖“人民邮政”

    原发行方:中华民国邮政(限东北贴用)   时间:1949年   原面值:贰角、贰角伍分、叁圆、拾圆、肆拾肆圆   加盖:人民邮政 华北、暂作 圆   特点:这批邮票应是国民党政府时期在东北流通的邮票,1949年初,东北、华北解放后,人民政府 来不及印制邮票,只好在原民国邮票上加盖来应急,反映了政权更替的历史事实,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 价值。

  • 民国邮票加盖“华东邮政”

    原发行方:中华民国邮政   时间:1930——1949年   原面值:壹圆、贰拾圆、伍拾圆、壹佰圆   加盖:华东邮政 杭 暂作壹圆、叁圆、伍圆、拾圆   特点:这批邮票应是中华民国邮政印制,1949年华东解放后,人民政府来不及印制邮票,只好在原 民国邮票上加盖来应急,反映了政权更替的历史事实,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民国邮票加盖大面值

    原发行方:中华民国邮政(限东北贴用)   原面值:20、22、65、109圆   加盖字样:改作壹仟伍佰圆、伍万圆、拾万圆、伍拾万圆   原为15分,改为伍拾叁圆   特点:限东北贴用,反映了民国军阀割据,财政不统一的状况。从“20、22、65、109圆”到加盖改 作“壹仟伍佰圆、伍万圆、拾万圆、伍拾万圆”,直观地反映了1948-1949年间通货膨胀和财政崩溃的严 重程度。

  • 民国航空壹角伍分邮票加盖“国币伍拾叁圆”

    原发行方:中华民国邮政   加盖字样:国币伍拾叁圆 53.000   面值:原为15分,改为伍拾叁圆   特点:从15分到加盖伍拾叁圆,反映了民国时期通货膨胀的具体情况。

  • 民国16分邮票加盖“改作伍角”

    原发行方:中华民国邮政   加盖字样:改作伍角   面值:原为16分,改为伍角   特点:原为16分,改为伍角,反映了民国时期通货膨胀的具体情况。

  • 民国邮票加盖“限吉黑贴用

    原发行方:中华民国邮政   加盖字样:限吉黑贴用   面值:16分1枚、半分1枚   时间:1913年   特点:1913年中华民国邮政发行第一套正式普通邮票。全套共19枚。图案有三种。帆船图、农获图 、宫门图。由于长时间军阀混战,各军阀各自为政,于是在国家发行的邮票上加盖“限吉黑贴用”表示 限吉林和黑龙江用,它极其讽刺而直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状况。

  • 上一页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下一页
  •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