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列表

首页 收藏 全部藏品
  • 红釉盘

    年代 :

    明朝宣德年间的这件红釉盘撇口、弧壁、浅圈足。

  • 珐华釉花卉纹梅瓶

    年代 :

    小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近底部稍外撇,浅圈足,为典型明代梅瓶造型。

  • 清嘉道拓东汉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孟文石门颂摩崖

    年代 :

     首行“惟”字右“隹”部第二横笔末端燕尾已泐;第十七行“春秋记异”之“秋”字“禾”部中部不损;第廿一行“或解高格”之“高”字下“口”部剜出。拓工、纸墨俱佳,整张未托裱,尺寸特大,弥足珍贵。

  • 清中期拓东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

    年代 :

     首行“惟汉永和二年”之“惟”字“忄”部虽微有损泐,笔画未泐粗。朱墨整纸,濡墨干爽,字口清晰,特佳。上盖汉满文关防大印,惜模糊不辨。

  • 清道光拓西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

    年代 :

    前翁方纲 题跋、印章系伪,甚粗劣,不录。后樊彬 于释录碑文外又题一跋,录之如下:“碑在元氏,乾隆三年始出,故前人从未著录。翁氏《两汉金石志》有释文,以为题“元初”时刻;赵晋斋 又谓是“永初”。彬按章帝建初三年有马防、耿恭破羌事,碑中‘初’字上安知非‘建’字?且八分始于章帝,字无波磔尤近篆体,未必是章帝时。翁氏以为元初亦无据。弟彬志”;下钤朱文印:“樊彬私印”。另内钤朱文印:“长沙徐氏”、“黄”、“少河”、“徐”,白文印:“尗鸿永保 ”、“小松所得金石 ”、“锡□阅目”。签亦伪作翁方纲题,劣。

  • 清晚期拓东汉昆弟六人买山地记摩崖

    年代 :

     《昆弟六人买山地记摩崖》又名《大吉买山地记摩崖》,东汉建初元年(76)刻于会稽跳山,俗称《跳山摩崖》。道光三年县人杜春生访得,后刻吴荣光、赵魏等跋,多不拓。与《三老忌日碑》同为浙江汉刻重宝。

  • 清同治拓东汉三老讳字忌日记刻石

    年代 :

    。签题:“汉三老讳忌碑,癸酉 闰五月装于沪上”,钤白文印:“瓻叟题记”。拓片左右题二长跋。右跋文为:“此‘三老’即汉秩。欧、赵、洪三家著录 碑目有《国三老袁良碑》,《隶释》所载有《县三老杨信碑》,《曹全碑阴题名》有县三老、乡三老各一人。盖‘三老五更’为‘国三老’之最尊者,降至乡三老止矣。此三老但有讳而不著姓,殆乡三老之类也。

  • 清乾嘉拓宋摹秦峄山刻石

    年代 :

    碑阳首行“国维”之“维”字仅裂一线;碑阴郑跋第三行“客邹邑登峄山”之“邑”字存左大半。碑阳缺失两页十二字“戎奉臣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后郑跋亦缺多处。纸墨精古,拓工上佳,字口锋颖特出。

  • 清拓清岳麓书院法帖10种

    年代 :

    金石学家吴荣光将家藏金石三千卷集其精者,撰集了《岳麓书院法帖》一卷。《岳麓书院法帖10种》为吴所刻,内容分别为魏太傅宣示表、还示贴、墓田丙舍贴、晋王右军草字、孝女曹娥碑、唐无名人小楷、唐颜鲁公楷字、文殊贴、宋司马温公贴、米襄阳题字等,岳麓书院现书楼前壁嵌有《岳麓书院法帖》碑十数方。

  • 民国拓湖南电灯公司陈公纪事碑

    年代 : 近代

    湖南电灯公司陈公纪事碑为纪念湖南清晚民初的实业家陈佩珩先生的纪事碑,黄兆枚撰文,徐桢立书丹,长沙杨翰雅室刻石,页首有陈佩珩先生的冠像以及陈佩珩先生的个人传记和创办电灯公司陈公佩珩纪念碑亭照片。

  • 清拓唐薛曜书夏日游石淙诗并序碑

    年代 :

      《夏日游石淙诗并序》是薛曜的代表作,为“石淙河摩崖题记”之一。位于登封市东南 20 公里石淙河车厢潭北石崖上。“石淙河摩崖题记”,唐久视元年(700年)三月十九日刻。高3.7米,宽3.7米,楷书,39行,行42字,为河南省最大的摩崖碑刻,分为《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和《秋日宴石淙序》两部分。

  • 清拓唐王行满书韩仲良碑

    年代 :

    《韩仲良碑》,碑无题,唐永徽六年(355)三月十四日,于志宁撰,王行满书,正书,碑呈竖方形,上截模糊,下截完好。碑额篆书“大唐太子少保上柱国颍川定公之碑”十五字。碑高280厘米,宽141厘米,32行,行60字。碑藏陕西省三原县淡村。

  • 清拓隋故户部曹卞鉴墓志铭

    年代 :

    《清拓隋故户部曹卞鉴墓志铭》原由民国时期湖南著名的金石碑版收藏大家徐崇立收藏,湖南著名的书法大家谭泽闓题写书签,保存相当完好,拓工精良,是研究隋代历史重要的文献资料。

  • 清拓魏《上尊号碑》并《受禅表碑》

    年代 :

    上尊号碑全称《魏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又名《百官劝进表》、《劝进碑》、《上尊号奏》。记东汉献帝末年群臣劝进曹丕代汉称帝之事。《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中记其文,与此碑稍异。顾炎武以为此碑记文当在延康元年(220),而刻石于三国•魏黄初元年(220)之后。其书法,以“方整峻丽”著称于世,是汉字字体由隶变楷的桥梁;滋养出后世两晋南北朝乃至隋及唐初之书法。

  • 清拓魏《孔羡碑》

    全称《鲁孔子庙碑》,又名《修孔子庙碑》、《封孔羡碑》。三国•魏黄初元年(220)立,隶书,22行,行40字,碑在山东曲阜孔庙。碑文纪魏文帝曹丕称帝后诏封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为宗圣侯,以奉孔子之祀;并命扩修旧庙,设吏卒以守卫之事。其结体严整而不板滞,书风淳古而高远,气势凌厉而磅礴,与汉末以方笔取胜的《鲜于璜碑》、《张迁碑》等一脉相承。北朝方严灵秀的楷书即渊源于此。

  • 清拓魏《范式碑》

    全称《汉庐江太守范式碑》。三国•魏青龙三年(235)正月立。隶书,仅存上截,12行,行6~15字,在山东济宁。碑主范式,字巨卿,山东金乡人,累官荆州刺史,迁庐江太守。碑文字体与汉末成熟期的隶书一脉相承,结体严整,用笔方劲,不减汉隶古朴淳厚之风。

  • 清拓魏《王基碑》

    全称《东武侯王基碑》。三国•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四月立,在河南洛阳。清乾隆初年出土时,仅刻其半,碑之上段尚未刻凿,朱书灿然。惜护之不及,书丹之字很快磨灭,因此有“断碑”之称;成为汉魏时碑刻系先书丹后镌字的有力的实证。碑主王基,字伯舆,山东掖城人。历文帝、明帝、齐王、高贵乡公、元帝五代,文武兼备,勋著魏室。官至东武侯,魏元帝景元二年卒,追赠司空,谥“景侯”。《三国志•魏志》有传,业绩、官职与碑文多合。书法与《曹真残碑》近似,结法严整,用笔斩截,风神雄健清隽。运用 “折刀头”的笔法更为强烈,上托隶源,下开魏齐风范。

  • 清拓吴《天发神谶碑》

    《天发神谶碑》又名《天玺纪功碑》、《三断碑》。三国•吴天玺元年(276)立,篆书;碑原在江苏江宁。此碑非篆非隶,下笔多呈方棱,收笔多作尖形。转折方圆并用,形象奇异瑰伟。其笔法及体势,在书法史上可说是前无先例,后无继者。清嘉庆十年(1805)毁于火,流传拓本甚少。

  • 清拓吴“谷朗碑”

    隶书十八行,行二十四字。额题“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十一字,今存湖南耒阳市。此碑书法虽名为隶书,实多近楷书,无波磔,全为楷书结构,结体与《郛休碑》相似,为由隶入楷之先驱。石后经剜改,未剜前字多已磨损,但具古拙之趣,又剜凿时有数位剜错。

  • 清拓魏“曹真残碑”

    全称《魏镇西将军上军大将军曹真残碑并阴》,也称《都督雍凉州诸军事曹真断碑》。年月泐;曹真卒于三国魏太和五年(231)三月,此碑当在其后立。清道光间在西安出土。此碑与灵桓间诸碑相较已少古意与生动,结构趋于方正整齐,略有松散,点画已开始程式化和楷化。

  • 清拓吴“禅国山碑”

    又称《封禅国山碑》、《天纪碑》。三国•吴天玺元年(276)立。篆书,43行,行25字。碑在江苏宜兴。碑文纪吴得祥瑞,封禅於国山之事。据《宜兴志》载,国山本名离墨山,以孙吴时大司徒董朝封于此,故又名董山。山在宜兴县张渚镇北十里,碑即立于山顶之上。其书淳古秀茂,体势雄健,笔多圆转,继承了周秦篆书的遗意,与方折突出的吴《天发神谶碑》相异趣。

  • 清拓唐“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位于长沙市麓山岳麓书院南面护碑亭内(护碑亭1962年建)。唐开元十八年(730),李邕撰文并书,江夏黄仙鹤(前人谓是李邕化名,真伪无考)勒石。青石,高272厘米,宽133厘米,圆顶。有阳文篆额"麓山寺碑"四字,清晰无损,碑文28行,每行56字,共1400余字。字体楷书。因年久碑面风化,部分断裂,现存1000余字。碑文叙述自晋泰始年间建寺至唐立碑时,麓山寺的沿革以及历代传教的情况。词章华丽,笔力雄健,刻艺精湛。因文、书、刻工艺兼美,故有"三绝碑"之称。又因李邕曾官北海太守,故亦称之为"北海三绝"碑。是长沙市尚存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

  • 中国人民邮政1985年发行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纪念邮票

  • 香港1982年发行的伊丽莎白二世夫妇银婚纪念邮票

  • 上一页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下一页
  •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