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城蚂蚁山明墓出土部分经书浅议
【作 者】:黄朴华,肖静华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五辑
【发表时间】:2009-04-10
【关 键 词】:蚂蚁山,明墓,经书
【摘 要】:
2005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望城县文物管理局在舍浦镇蚂蚁山发掘了一座大型明代砖室券顶墓,墓主为明代早期长沙谷王乳母张妙寿。在墓道内石质佛塔中出土了数十册经书,均为金粉抄写,现已进行了部分揭剥和整理。经书内容为道家典籍和佛教经典,书名有《太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太上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大乘妙法莲华经》等,为我们研究古代思想发展史提供了极为珍贵而难得的资料。 -
常德地区馆藏元、明、清瓷器管窥
【作 者】:彭佳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五辑
【发表时间】:2009-04-10
【关 键 词】:常德,元至清,瓷器
【摘 要】:
常德地区馆藏瓷器较为丰富,元青花狮钮香炉、元青花双耳梅花纹带座瓶是其中的代表。本文主要列举晚明至清早期的瓷器进行介绍筒瓶、将军罐、笔筒等是明末清初常见的器形,洞石芭蕉、括号云、“u”字形草皮、小太阳是这一时期常用的辅助图案。通过展现1 7世纪明末清初瓷器的特点,为研究这一过渡时期瓷器提供了更多素材。 -
剔犀漆器如意云纹探析
【作 者】:张毅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五辑
【发表时间】:2009-04-10
【关 键 词】:如意云纹,雕漆,剔犀,漆器
【摘 要】:
本文以剔犀漆器上的如意云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出土和传世如意云纹剔犀漆器的收集,考察和分析了其纹样的形式特征及其组合排列规律。揭示了剔犀漆器如意云装饰纹样的整体面貌和发展咏络。 -
石门县博物馆藏宋、元金银器精品选介
【作 者】:龙西斌,谭柯亮,余学群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五辑
【发表时间】:2009-04-10
【关 键 词】:石门县,宋元,金银器
【摘 要】:
本文择取了11件石门县博物馆藏宋元金银器,对其时代、尺寸、重量、造型、纹饰等予以介绍。 -
从江阴北宋墓出土桃形竖钮铜镜谈此类铜镜的内涵及定名
【作 者】:翁雪花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五辑
【发表时间】:2009-04-10
【关 键 词】:宋代,桃形铜镜,轩辕,牛,道教
【摘 要】:
铜镜发展到宋代产生了长方形、钟形、鼎形、桃形等新镜形。本文从江阴北宋墓出土的桃形竖钮铜镜八手,结合湖南地区出土的两面风格相似的铜镜,采取出土实物和文献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该类铜镜的内涵和定名。 -
浅探早期青花瓷
【作 者】:衡云花,刘晓红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五辑
【发表时间】:2009-04-10
【关 键 词】:
【摘 要】:
2002—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文物研究所联合在巩殳黄冶唐三彩窑址进行三次发掘.这不仅为青花瓷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而且为唐青花的研究提供7可靠的地层依据。在相对完备、科学的资料面前,青花瓷起源于唐、烧造产地为河南巩又黄冶唐三彩窑址已成定论。巩义黄冶唐三彩窑不但生产白瓷、三彩.而且在烧造唐三彩的过程中.逐渐掌握7钴蓝彩的成色技术.叉经过反复的实践、创新。最终烧制出我国最早的唐青花瓷器这一永放光芒的重要瓷器品类。为瓷业的发展与创新谱写7光辉的篇章。青花瓷一经产生.就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但其历史是漫长也是曲折的。青花瓷的烧制到唐中晚期已初具规模。唐末五代时期却几乎一度停止。北宋早期至南宋末年是青花瓷的续烧期。到了清代晚期,青花瓷寸逐渐走向衰败。唐代青花瓷烧制因处尝试阶段,技术不成熟.烧成温度低.产品质量差.器形不丰富.造型不够规整,多数器物釉色比较粗糙.胎质密度差,纹饰简练,图案粗放随意。 -
石鼓文拓本汇校——并录湘博善本
【作 者】:李海全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五辑
【发表时间】:2009-04-10
【关 键 词】:碑帖,考据学,藏品信息
【摘 要】:
碑帖校订一门,先贤时彦各擅其能,所作甚夥,究其根本,是为资料收集、比对考查、排列筛选。今参欧阳辅《集古求真》、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马子云《石刻见闻录》为主要蓝本,其余零珠片王则辅以杨殿殉《石刻题跋索引》为目逐条梳理——文献汇校。与此并行之者,以湘博万余件拓本逐一审查——实物汇校。兹选《石鼓文》一刻为实例,一则做学理上的尝试,兼以“碑帖数据库”为长远写作目的,为来日典藏数据库共建共享恪尽守藏人之职守。 -
从升平五年潘氏衣物滑石券看东晋民间书法
【作 者】:刘刚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五辑
【发表时间】:2009-04-10
【关 键 词】:衣物券,行楷,稚拙率真,名家书法,民间书法
【摘 要】:
晋代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是时,名家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尤其是行书,已成为历史的丰碑。20世纪50年代,在长沙桂花固出土的升平五年潘氏衣物滑石券,则为我们展示了东晋时代与名家书法形成反差的另一种书法——民间书法的风貌。这种不为时人所重视,甚至被历史遗忘的书法,以其劲健刚毅、奇宕潇洒、拙朴自然、返璞归真的本质之美,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名家书法和民间书法构成了中国书法传统的两大系列。 -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所见诸病及相关问题
【作 者】:黎石生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五辑
【发表时间】:2009-04-10
【关 键 词】:《竹简[壹]》,诸病,相关问题
【摘 要】:
《竹简[壹]》所见疾病共有十余种,均有明显表症。肿(踵)足病和腹心病是其中最常见的两种疾病,其病因是多源性的。前者之主要病因当为现代医学中的丝虫病,但与血吸虫病和冻疮无甚关系。后者之主要病因则当为血吸虫病。病例中不存在诈病现象,故应为真实记录。 -
对望城县风篷岭汉墓发现铭文的初步认识
【作 者】:何旭红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五辑
【发表时间】:2009-04-10
【关 键 词】:
【摘 要】:
经清理,在望城县风篷岭M1出土金器、铜器(铜钱)、漆器(含漆皮)、椁室木枋上发现了刻画、模铸或漆书铭文,内容涉及汉代长沙国纪年、官署、职官、作坊和椁室建造等。本文结合考古及文献资料对铭文内容综合分析,详述了汉代“中永巷”、“家”、“中厩”、“驺”等官署及职官的设置情况,并认为其可能属兼代长沙王王后府;“长沙元年”及“二年三月己酉”为长沙王纪年,及由此推断风篷岭M1年代在公元前48年至公元7年间,墓主为西汉时期三位长沙王——炀王刘旦、孝王刘宗、缪王刘鲁人中某位的王后。 -
汉墓简牍记载的葬服研究
【作 者】:郑曙斌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五辑
【发表时间】:2009-04-10
【关 键 词】:汉墓,简牍,葬服,研究
【摘 要】:
考古发现的汉墓简牍记载有关葬服的文字资料并不多见,实物仅有马王堆一号汉墓从葬衣物保存较为完好。对于葬服的研究,主要以简牍记载的衣物名称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文献与考古材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梳理,我们能从这些原初的衣物名称中,捕捉到一些汉代葬俗方面的信息,粗略地了解葬服的种类及其基本特征。 -
湖南出土汉代连弧纹铜镜研究
【作 者】:邓秋玲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五辑
【发表时间】:2009-04-10
【关 键 词】:湖南,连孤纹铜镜,年代,源流与演变
【摘 要】:
内向连弧纹源于战国晚期龙纹镜的镜缘装饰,在汉代铜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有的用作镜缘装饰,有的用作纹饰中的辅助纹饰。本文所论述的是湖南省博物馆所藏45件以内向连弧纹为主题纹饰的连弧纹镜,对这一镜群进行了全面的分型分式,通过出土铜镜与其同出的典型器物和其他有年号铜镜的分析比较,论证了内向连弧纹镜始于西汉末,流行于东汉早中期,衷于东汉晚期前段。并对其源流演变作出了较系统的分析论述,认为内向连弧纹镜在汉代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上承“昭明”圈带铭文镜,下启变形四叶夔凤纹镜,并影响到东汉晚期后段的半圆方枚神兽纹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