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郴州市山川塘湘林运输公司战国墓
【作 者】:郴州市文物事业管理处 唐 涛, 雷子干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 郴州, 战国墓, 六山纹铜镜
【摘 要】:
1995年在郴州山川塘湘林运输公司发掘一战国晚期楚墓,墓中出土的六山纹 镜是湖南首次发现,弥足珍贵。 -
湖南楚墓天平砝码与玻璃器共存关系探析
【作 者】:湖南省博物馆 邓昭辉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 天平砝码 ,玻璃器 ,共存关系, 称量货币
【摘 要】:
湖南楚墓出土的天平砝码与玻璃器共存关系明显,故天平砝码不单单是称量 黄金的衡器,也是称量玻璃器的衡器。湖南地区出土的众多的玻璃器可能是用天平称量的实物货币。 -
长江南岸商代铜矿开采的主人问题
【作 者】:湖南省博物馆 傅聚良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商代铜矿开采 ,铜器 ,荆楚民族
【摘 要】:
本文综合长江流域的铜矿和青铜器的发现资料,分析了南部地区铜矿开采的 主人及南铜北运等问题,提出江西瑞昌铜岭铜矿商代开采的主人为荆楚民族。 -
宁乡黄材西周墓发掘的主要收获及其意义
【作 者】:湖南省考古研究所 向桃初, 刘颂华
【发表期刊】: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宁乡黄材 ,墓葬, 西周 ,青铜器, 玉器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最近在宁乡黄材地区发掘的几座西周时期墓葬的基本情况,并就其年 代、埋葬习俗、墓主人身份、等级及文化属性作了简单分析。作者认为,这批墓葬材料对于以往宁乡地区出土的商周铜器群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
两湖两广出土春秋越式甬钟研究
【作 者】:湖南省博物馆 高至喜
【发表期刊】: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 春秋越式甬钟, 年代, 演变, 两湖两广
【摘 要】:
两湖两广的春秋越式铜甬钟已达70余件。可分为二类6型17式。其特点是形 体轻薄,钲身瘦长,旋窄,旋虫小,大多数背面无纹饰,纹饰中多蝉纹、夔龙纹、云雷纹,还有特殊的栉齿纹,叶脉纹、“8”字形纹等;铸制设计具有随意性,无调音脊或锉槽,有的有多个调音孔。本文对存在分歧的雷家山、鸭儿洲、马头岗等地出土的甬钟的年代、作了分析论证。两湖两广出土春秋越式甬钟的演变情况是:甬由长变短,旋由宽变窄,旋虫由大变小,枚区不断上缩,纹饰由繁向简发展。 -
马王堆汉墓古尸保存原因与棺液来源的探讨
【作 者】: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彭隆祥, 徐锡萍,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密封, 缺氧 ,无菌 ,相律
【摘 要】:
马王堆汉墓和古尸保存原因可概括为八个字:深埋,密封,缺氧,无菌。墓葬深埋在地下20米处。厚层白膏泥和木炭使墓室密封,胶漆使各层棺材封固,发掘时有气体喷出,证明墓室密封性能好。古尸身上存在大量极易氧化的不饱和脂肪酸,证实古尸处在缺氧环境中。棺液和古尸组织经微生物试验,没有霉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生长,证明无活菌存在。据当年处理棺液的人员估计棺液约40-50公斤。根据相变规律,在密封墓室中不可能有水份从白膏泥中渗入,在密封的内棺中不可能有水份从墓室中渗入。推理棺液来自尸解水。 -
马王堆学杂谈
【作 者】:湖南省博物馆 郑艳娥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 马王堆学, 公共学科, 研究静区, 不平衡
【摘 要】:
马王堆汉墓遗存之所以能够构成一个独立的学科,是由于它的本身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马王堆学”包括文物的基本运作、深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相关学科的群体连动,是一个开放型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发展壮大的关键在于“马王堆关系”的有序运作。因此,马王堆操作者必须随时详知其己,发现学科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步骤,使其平衡发展。 -
古代中国的食谱和美食: 以虎溪山与马王堆的资料为据
【作 者】:芝加哥大学 夏德安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食谱 ,美食, 虎溪山, 马王堆
【摘 要】:
这个报告对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的有关烹饪方剂竹简进行研究(竹简整理 者所加的名称为“美食方”)。墓主吴阳死于公元前162 年,故与马王堆三座汉墓的墓主同时生活。贾思勰所着的齐民要术(六世纪)包含不少中国中古的烹饪方剂;与虎溪山的方剂比较,足以证明虎溪山竹简为中国最早的食谱。虽然马王堆三号墓的帛书竹木简没有食谱,为了研究马王堆汉墓有关烹饪和食物的资料,虎溪山竹简食谱提供很重要的新资料。 -
马王堆汉墓“长寿绣”药枕的修复
【作 者】:湖南省博物馆 陈国安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长寿绣”药枕, 聚乙烯醇缩丁醛单丝网膜修补, 脱胎换骨复原
【摘 要】:
“长寿绣”药枕变形、开裂、质地糟朽。枕芯为药用植物佩兰叶。枕面与枕 芯质地不同,保存的条件、环境要求不一样。为抢救保护迄今所见最早的保健药枕,首先将枕面与枕芯分离,然后清洗、去污、熨平,试制聚乙烯醇缩丁醛单丝网膜新材料,采用新工艺修补枕面。用脱胎换骨的办法试制竹编枕芯恢复药枕原貌。药枕修复三十年来,仍保持着原有修复状态。其使用的材料化学性能还相当稳定,无可感变化。它是国内最早使用这一新材料、新技术加固修复的第一件古代珍贵丝质文物。 -
谈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相关问题 ——以服饰织绣品为中心
【作 者】:历史博物馆(台北) 林淑心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 织绣品 ,服色, 服式 ,纹饰一
【摘 要】:
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丰富的精美织绣品,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之历史事实。有 关织绣品的工艺技法、色彩纹饰、服饰特征等议题,多年以来各方论述颇多,大致从其物质层面进行探讨以求得到适当的答案。但出土文物的深化及其内在的研究议题,因涉及思想精神层面的抽象性内涵,要得到实证性的解答比较困难,仍然有待进一步的发掘与探讨。本文将以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析释,加上考古发掘资料的实证,综合其文化现象之解读,并从历史学、图像学的观点,分析此墓出土的织绣品色彩、图案中所显示之相关问题,提出若干看法,期能引发今后,有更广视野的议题,继续开发的可能性。 -
论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绵衣
【作 者】:湖南省博物馆 袁建平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 马王堆一号汉墓, 绵衣, 深衣
【摘 要】: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上衣下裳相连、有表有里、内絮丝绵的绵衣,为西汉初 年的服饰珍品。关于它的名称尽管学界存在分歧,定名为绵衣比较符合实际。绵衣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的载体,反映了汉初的纺织生产技术水平,其用料包括了西汉初年大部分丝织品种,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名贵的丝织物;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绵衣的形式、色彩、图纹反映了汉初社会审美风貌和人们的精神向往。曲裾绵衣应属于文献记载中的深衣类衣服,之所以与文献记载有不同之处,主要是因为其发展演变的结果。 -
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保存完好原因及保护方法探讨
【作 者】:湖南省博物馆 周志元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马王堆汉墓 ,帛画, 保护 ,原因
【摘 要】:
本文对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出土的两幅T型帛画保存完好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就帛画的收藏和保护措施提出了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