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列表
-
《出行占》
年代 : 西汉
《出行占》内容是讲不同时日、时段出行时的各种吉凶、宜忌事项,性质与《日书》相类。一般属于占卜人行程已定,出行前先问方向的吉凶,再问出行结果、道路是否吉利。
-
《刑德》丙
年代 : 西汉
现存原物共揭裱为18页残片,从残存的片段文字看,其内容大致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位于帛书右上方并列的三个图,均见于帛书《阴阳五行》乙篇;第二部分是位于三个图下方及左侧共约73行文字,内容虽包括有刑德占方面的信息,但更多的是与《阴阳五行》乙本的相近的东西。
-
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
年代 : 西汉
前段为《却谷食气》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后段为《导引图》。《却谷食气》末了,紧接着抄录《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两书笔迹一致,中间不另分行,且相接处有缺损,见不到区分标识。
-
帛书《杂疗方》
年代 : 西汉
《杂疗方》单独抄在一幅高24厘米帛上,有40块断片,现揭裱为4页,现存文字约79行,大约有45条医方。
-
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
年代 : 西汉
帛书《老子》甲本及卷后佚书合抄在317厘米的长卷上。文中不避汉高祖刘邦的讳,其抄写年代当在刘邦称帝(公元前206年)之前。
-
帛书《脉法》
年代 : 西汉
帛书《脉法》是古医家传授弟子应用灸法和砭法的一种民间教材。全文仅300余字,出土时已严重残损,漫漶难识者近半数,帛书整理小组乃根据原文首句的“以脉法明教下”而命名为《脉法》。
-
帛书《阴阳脉死候》
年代 : 西汉
这篇帛书主要论述在三阴脉与三阳脉疾病中所呈现的死亡症候及有关理论,认为三阳脉属天气,主外、主生,三阳脉病一般不至于死,其中只有折骨裂肤,才有死的可能性。
-
黄杨木梳
年代 : 西汉
出自辛追墓的单层五子奁内。马蹄形。19齿。古人用梳梳理头发,以篦清除发垢,梳、篦总称为“栉”。
-
黄杨木篦
年代 : 西汉
1972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墓)出土。 长8.5厘米、宽5厘米。 梳妆用具。
-
长柄大竹扇
年代 : 西汉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柄长176厘米、扇面宽45厘米。 以细竹篾编成,扇面边缘包素绢。
-
小竹扇
年代 : 西汉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柄长52、扇面宽22厘米。 竹扇内侧缘用细竹竿作骨,延伸缘骨并用竹篾编成管状的柄,再裹以锦条。
-
错金铜弩机
年代 : 西汉
1973年长沙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 长15厘米。
-
角质短剑
年代 : 西汉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长78.8厘米。 此剑器形完好,外套剑鞘制作精细。
-
小铜鼎
年代 : 西汉
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二号墓出土。 通高4.8厘米,口径6.5厘米,耳高0.5厘米,足高0.3厘米,耳宽1.2厘米,重137克。 口微敛,深腹,竖耳,圜底,小蹄足。
-
铁夯锤
年代 : 西汉
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二号墓出土。 口径6厘米,高6.3厘米,底径5.2厘米,厚0.5厘米。 遗存在墓坑填土中的筑墓工具,发现在距坑口深3.6米处。
-
玉璧
年代 : 西汉
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二号墓出土。 内宽7.4厘米,外宽4厘米,厚0.4厘米。 马王堆汉墓出土玉器极少,只在利苍墓中发现数件,且大多为小饰件。此璧是其中最大的1件。
-
角质箭镞[zú]
年代 : 西汉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 长5.3厘米、宽1厘米;长5.7厘米、宽0.5厘米;长5.3厘米、宽0.9厘米;长5.3厘米、宽0.9厘米。 角质三棱形镞,尾端可插入杆内。
-
“君幸食”漆耳杯
年代 : 西汉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长18.6厘米、宽17.8厘米、高3.6厘米。 饮食器,因两耳像雀之双翼,亦称“羽觞”。
-
彩绘陶盒
年代 : 西汉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高14.5厘米、口径19厘米、内径15.6厘米、腹径18.9厘米。 盛贮食物的器具。
-
黄釉印纹陶罐
年代 : 西汉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高38厘米,底径17.7厘米,口径17.5厘米,腹径29.5厘米。 食物盛贮器具。
-
“牛脯笥[sì]”木牌
年代 : 西汉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长8.9厘米、宽3.7厘米、厚0.3厘米。 食品竹笥标牌。
-
雕衣女侍俑
年代 : 西汉
1973年马王堆三号墓出土,高37厘米、肩宽8.5厘米,西汉初期(公元前206—公元前168年)。 木制,利苍之子墓共出土4件雕衣女侍俑。
-
竹熏罩
年代 : 西汉
1972年马王堆一号墓出土,高21厘米、底径30厘米、口径10厘米,西汉初期(公元前206—公元前163年左右)。 竹、绢制,熏香用具。
-
玳瑁樽
1974年马王堆二号墓出土,通高13.9厘米、口径8.5厘米,重165克,西汉初期(公元前206—公元前168年)。 盛酒器。古时称有足者曰“樽”,无足者曰“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