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列表

首页 收藏 全部藏品
  • 明姜逢元行书诗轴

    明   纵172.5厘米,横50.5厘米   20世纪50年代初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   该诗书轴的内容为:“南省卿云近紫微,明光晓奏正垂衣,抒丹时献千秋鉴,天下于今久不肥。” 款署:“日讲姜逢元。”下钤朱文“姜逢元印”、白文“日讲亲臣”两印。从该作品看,作者修炼至深 ,已达信手而造之佳境。通篇书写自然,气势连贯,行笔抑扬顿挫,翩翩洒落,姿态丰富。诗轴虽为信 手书写,却清劲秀雅,淡雅潇洒,个性突出,内涵深厚,非常耐看。不仅体现了明人行草气象超迈、追 求解放的特点,同时也显示了作者在艺术形式上放而能敛的控制力和创作技法上严谨巧变的灵活性。

  • 明沈周行书《松庭对雪》卷

    明   纵27.7厘米,横78厘米   1980年湖南省博物馆征集   《松庭对雪》是沈周于弘治十四年(即1501年)冬天交游访友时,坐在书斋火炉旁,喝着温酒,应 友人请求而作。

  • 孙星衍篆书六言联

    清 20世纪50年代初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 纵124.9厘米,横25.4厘米 此联集五经中词句而成:“有忍其乃有济,不善未尝不知”,为君子修身之道。署款:“兰屏先生雅鉴 ,渊如孙星衍。”下钤白文印:“孙星衍印”、朱文印:“东方廉使”。此联结字严谨,线条细劲,以 细笔写大字却笔笔力能扛鼎,柔中带刚。

  • 何绍基行书七言联

    清 20世纪50年代初湖南省博物馆征集入藏 纵124.5厘米,横30.5厘米 行书联为:“蕉鹿梦回天地枕,莼鲈兴到水云舟”,署款:“季和四兄属,子贞何绍基。”下钤朱文印 “何绍基印”、白文印“子贞”。联中诗句 选自元代文学家仇远的《答胡苇杭》诗。内含两个典故,一 为“蕉鹿梦”,出自《列子•周穆王》,后人常用来指世事无常;一为“莼鲈之思”,出自《世说新语• 识鉴》,讲的是西晋的名士张翰因思念故乡的菰菜羹、鲈鱼脍而辞官返乡的故事。整句诗应为借张翰之 旷达而自喻,表达在尘俗中率性而为的情怀。

  • 清程正揆行书诗轴

    清 1965年湖南省博物馆征集 纵170厘米,横46.5厘米   这件行书轴的内容为:“渔樵爱我不嫌真,半住山坡半水滨。兰渚不需骚楚客,桃源又有避秦人。 灰心功业非侯骨,弹指乾坤此老身。淅淅秋风鸣铁马,鬓毛吹动一番新。”款署:“程正揆”。下钤朱 文:“司空学士经筵日讲官”、白文“程正揆”印。就作品而言,书体虽说师从李邕,但不为所缚,结 体平正中寓奇险,具有丰韵萧然之貌,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

  • 清查士标行书轴

    清 20世纪6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征集 纵173厘米 横45.7厘米   这件行书轴是查士标自作的诗,内容为:“逐波云彩参差远,背日岚光隐现深。犹似望中连海树, 月生湖上是山阴。”款署:“为圣老年道翁书正。查士标。” 下钤印白文:“查士标印”、朱文“二瞻 氏”印。该书作通篇用笔从容含蓄,不紧不慢,积墨与枯墨相互映衬、错落,浓淡过渡是那样的自然合 度,简直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这种具有清逸淡远之气的书品,实为令人赞叹的艺术佳作。

  • 清何凌汉行书八言联

    清 20世纪6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征集 纵:160.8厘米 横:34厘米   这幅行书八言的内容是:“萍复醴甘冰凝镜沏,迩安远肃气淑时和。”上款“铁莽年兄”,下款署 “仙槎何凌汉”。下钤白文“何凌汉印”、朱文“仙查”。从该书作来看,何凌汉书学唐代欧阳通,字 体结构严谨,讲究法度,笔力遒劲,形体俊峭。书联通篇清新疏朗,流美自然。

  • 清吴廷飏篆书屏

    清 1964年湖南省博物馆征集 纵:125厘米 横:27.5厘米   这件四条篆书屏的内容是:“道盅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 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光。” 款署:“变生先生正藏。让之吴熙载。”下钤白文 “吴熙载印”、朱文“攘之”。吴熙载的该作品,形成了以妍美、婀娜并从中透出天真烂漫气息的篆书 章法特色。吴熙载的篆书艺术,既是一个学习邓石如的典范,更是独领风骚的一个高峰。

  • 清曾熙行书轴

    清 20世纪5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征集 纵:151.5厘米 横:40厘米   这幅行书作品的内容是:“造像以篆分之法,掠其天机,遂有妙处,傥索形雕写,必滞笨无味矣。 ” 款署:“显卿仁兄法家正之。曾熙。”下钤白文“曾熙之印”、朱文“农髯”。曾熙的书法造诣极深 ,直逼汉晋而自成一家。篆隶八分和真行书无一不精。曾熙书法上窥石鼓,下穷南碑,多用圆笔。曾熙 的这件作品,方圆兼备,寓刚于柔,婉畅多姿,可称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 清曾熙行书轴

    清 20世纪5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征集 纵:151.5厘米 横:40厘米   这幅行书作品的内容是:“造像以篆分之法,掠其天机,遂有妙处,傥索形雕写,必滞笨无味矣。” 款署:“显卿仁兄法家正之。曾熙。”下钤白文“曾熙之印”、朱文“农髯”。曾熙的书法造诣极深,直逼汉晋而自成一家。篆隶八分和真行书无一不精。曾熙书法上窥石鼓,下穷南碑,多用圆笔。曾熙的这件作品,方圆兼备,寓刚于柔,婉畅多姿,可称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 明陶汝鼐行书诗轴

    明 20世纪5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征集入藏 纸本 纵202厘米 横59厘米   这件行书诗轴的内容是:“看取庭芜白露新,一枝松动鹤来声,千岩万壑应惆怅,手扳支颐独咏贫 。”款署“陶汝鼐”。后钤朱文“密庵”、白文“陶汝鼐印”。 该书作虽说字形上还些米字的影子,在用笔上尚存颜体的余韵,但已完全脱离了颜真卿和米芾的体例,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通篇书写自然,气势连贯,墨色枯润相间,行笔抑扬顿挫,时快时慢,或繁或 简,笔断意连,翩翩洒落,姿态丰富。

  • 清郑簠[fǔ]隶书轴

    清 20世纪5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征集入藏 纸本 纵117.5厘米 横47厘米   该作品是郑簠于1689年秋,书录唐代韩昌黎的《春雪间早梅》诗一首:“梅将雪共春,彩艳不相因 ,逐吹能争密,排枝巧妒新。谁令香满座,独使净无尘,芳意饶呈瑞,寒光助照人。玲珑开己遍,点缀 坐来频,那是俱疑似,须知两逼真。荧煌初乱眼,浩荡忽迷神,未许琼华比,从将玉树亲。先期迎献岁 ,更伴占兹辰,愿得长晖映,轻微敢自珍。”款署:“韩昌黎春雪间早梅一首。己巳(公元1689年)秋 ,谷口郑簠书。”后钤白文“郑簠之印”、朱文“谷口农”印。此轴书法用笔厚重,结字稍扁。

  • 清汪士鋐行书诗轴

    清 1966年湖南省博物馆征集入藏 纸本 纵105.7厘米 横50厘米   该书作内容为汪士鋐【hóng 】自作五言诗:“座拂金壶电,池摇玉酒霞,无劳秦汉隔,别访武陵花 。” 款署:“为敬占年道兄。汪士鋐。” 下钤白文“汪士鋐印”、朱文“退谷”印。

  • 清沈荃行书卷

    清 20世纪6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征集入藏 绫本 纵23.5厘米 横143厘米   该书作内容为沈荃临天马赋一则:“若夫跃溪舒急,冒絮征叛,直突而建德,项絷横驰,则世充领 断,咸绝材以此德,敢伺蹶以致吝。岂肯浪逐金粟之堆,盖当下视八坊之骏。”后题道:“临天马赋一 则。为不阿年翁,沈荃。”下钤白文“沈荃之印”、“掌詹学士”印。沈荃存世书法墨迹较多,楷和行 、草书都有,以楷、行书最多。沈荃的这件行书,结字以欹侧中求平正为主要特点,而且行距颇疏,笔 法温润,是从董书中继承和演化而来。沈荃的行书,大体如楷书行化,或参以米书纵逸丰姿特点。

  • 清左宗棠篆书六言联

    清 20世纪6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征集入藏 纸本 纵122.5厘米 横28.5厘米   该篆书联为:“谊而顺文而静;恭近礼俭近仁。”款署:“寿卿二兄大人正。左宗棠。”下钤朱文 “青宫太保”、白文“恪靖伯章”。书作笔力遒练,骨力如棉裹铁,体势沉着,运笔如蚕吐丝。在用笔 上,内敛含蓄,轻松流畅。在结字方面,努力追求均匀的布白方法,因而使得每个篆字都显得平稳而安 详。书联通篇形成疏宕与坚实,空灵与丰厚的对立统一。在处理好均匀和疏密布白的同时,还要充分注 意线条的平行、对称的关系。这种俊逸的书风,为典型的“左篆”体。

  • 清黄慎草书李白《秋浦歌》轴

    清 1987年曹瑛捐赠湖南省博物馆收藏 纸本 纵123厘米 横55.5厘米   这幅草法作品是黄慎背书李白的诗,内容是:“白发三千丈,缘何(愁)似觉(个)长,不知明镜 里,何处得秋霜。杜工部句。”署款“黄慎”。 下钤朱文“黄慎”、白文“恭寿”。在此,黄慎将诗的 作者李白和杜甫搞混淆了,才出现“杜工部句”之误。从该草书来看,其书法学“二王”,更得怀素笔 意,又从章草脱化而出,其遒劲运笔亦用于绘画之中,故画面多干枯、飞白和迅疾之迹。黄慎的草书, 点画纷披,散而序,评者说它象疏景横斜,苍藤盘结,具有“字中有画”之趣,他的书法出于章草,颇 难认识,故而仿效者不多,但他不趋时尚,敢于标新立异。

  • 清奚冈草书轴

    清 20世纪6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征集入藏 纸本 纵143.5厘米 横34厘米   这是奚冈的一首草书题画诗,内容为:“疏林野屋白云边,应有幽人结静缘,此画写成疑未静,松 风不住更流泉。题画一首。”署款:“铁生奚冈”。下钤白文“蒙道士”、“ 奚冈私印”。该草书作品 ,清润爽放,既有董其昌娟秀之态,也有孙过庭《书谱》遗风,洒脱之中,仍保持严谨的法度。

  • 清陈鸿寿隶书轴

    清 20世纪6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征集入藏 纸本 纵130.2厘米 横30.8厘米   这幅隶书轴的内容是:“志乐季文粟帛之分,公仪彻织庖园之节。”署款:“芝泉宗大兄属隶。曼 生鸿寿。”下钤白文印“曼生”、“陈鸿寿印”。其字体清劲潇洒,结体自由。穿插挪让,相映成趣, 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风格。陈鸿寿广泛学习汉碑,尤其善于从汉摩崖石刻中汲取营养,在用笔上形成了 金石气十足、结体奇特的个人面目。笔画圆劲细插,如银画铁钩,意境萧疏简淡,雄浑滋肆,奇崛老辣 。他的隶书较之以往的隶书具有“狂怪”的特点,说明他有创新的勇气和才能,但在结字和章法上,用笔 仍然属守古法,笔笔中锋,力透纸背。

  • 清末苗族花篮牌银吊挂

    清 长43厘米,重80克 吊挂从上至下依次饰两银牌,银牌间双链串接而成。第一层银牌为镂空八折花,八折花上又饰浅 雕花蝶纹,两侧各缀一银角,银角亦浅雕花草纹;第二层为一不规则几何形银牌,银牌中心为一镂空花 篮,花篮中盛装鲜花,下端接5链,链上分别缀牙签、小剑、镊子、刀、挖耳。

  • 清末苗族双鱼纹银吊挂

    清 长61厘米,重75克 吊挂从上至下依次饰三银牌。最上端银牌为蝴蝶,蝴蝶两侧各缀一果实形铃铛;中间银牌为镂空 花篮,花篮里盛装鲜花,花篮两侧缀银角,银角上錾刻花纹;最下银牌半圆形,镂空双鱼莲花纹,中间 莲花盛开,鱼戏两旁,银牌下接5链,链下分缀挖耳、镊子、小剑、刀、牙签。   此吊挂采用了镂雕、圆雕、浮雕、阴刻、焊接等技法。其中有一处链已断裂,用线连接。

  • 清末苗族蝴蝶带八折花银吊挂

    清 长60厘米,重90克   吊挂从上至下有三层银牌,银牌依次增大,中用链串接。第一层银牌为镂空蝴蝶,蝴蝶两侧各 缀一链,链下饰一银角,银角上阴刻花草等纹饰;第二层银牌为镂空花篮,花篮中鲜花盛开,花束间饰 有一蝴蝶。花篮两侧各接两链,链下端分别缀小鱼、石榴,其中一侧链上小鱼缺失;第三层银牌椭圆形 ,银牌顶部伏一展翅之蝴蝶,蝴蝶下端为一圆形,圆内饰八折花,圆两侧各有一石榴形果实,最下端又 接5链,链上分别缀刀、挖耳、镊子、牙签、小剑。

  • 清末苗族龙纹银吊挂

    清 长37厘米,重65克   吊挂分三层,中间用银链串接而成。从上至下,第一层为镂空蝴蝶,蝴蝶两侧各缀两个银角,苗族 通常把蝴蝶视为人的始祖,称其“蝴蝶妈妈”。因此,蝴蝶成了苗族常用的图标。第二层也为镂雕,银 牌周围花蔓缠绕,中间为一类犬动物,其身形壮实,奋蹄扬尾,双眼圆睁,仰首高鸣。银牌两侧各缀四 个银角;第三层银牌为人物御龙,人双手伏龙,龙头回首,身子翻腾,龙下接五链,每链上缀一圆铃铛及一石榴。

  • 清末苗族人物纹银吊挂

    清 长67厘米,重70克   此银吊挂由空心编织成的银链串起,分三层。从上至下递次增大,第一层为圆形牌,圆牌錾刻兰 花纹;第二层为圆雕形似花篮式人物,其两侧手下各缀锥形铃铛一个,铃铛上刻兰草花纹;第三层为镂 空双鱼莲花,中间一朵盛开的莲花,莲花两盘紧伏鱼儿,鱼尾外扬,身微弓,似奋力向上跳跃状,此层 下端并缀刀、挖耳、镊子、牙签、剑。   银吊挂采用镂空、阴刻、圆雕、浅浮雕、焊压等制作工艺,制作简洁,精巧细致。

  • 现代苗族龙纹打花带

    现当代 长71厘米,宽2.5厘米   花带用玫红、浅绿、米黄、深绿、橙红、深紫色等多色棉线织成,主体图案是曲线组成的抽象龙纹 ,织成的图形正好是两面相反,形成阴阳图案。龙纹是苗族纹饰中最常见的形象,千变万化,象征着吉 祥、幸福。

  • 上一页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下一页
  •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