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 论文 文物研究与鉴赏
  • 试论曾侯乙墓出土漆器的制作和纹样特征

    【作  者】:陈春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

    【发表时间】:2011-03-20

    【关  键  词】:曾侯乙墓,漆器,制作特征

    【摘  要】:

    战国时期是古代漆器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阶段。曾侯乙墓属战国早期楚国的附庸曾国的国君墓,其出土漆器数量多,品类全,文化内涵相当丰富。本文结合战国楚墓出土漆器,对曾侯乙墓漆器在制胎、造型、纹饰(附纹样图谱)及装饰技法等方面的特征试作研讨。
  • 也说楚式“镇墓兽”

    【作  者】:潘茂辉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

    【发表时间】:2011-03-20

    【关  键  词】:楚式“镇墓兽”,内涵,功用,职业巫觋

    【摘  要】:

    楚式“镇墓兽”的产生、形成与传统巫术和楚人“信鬼巫,重淫祀”有关。它应是“人”、“灵”、“兽”的聚合体;是楚人寄希望于冥世与来生的幸福美好而创造的具有吉祥、避邪、超自然力量的“神兽”;是楚人震慑妖魔鬼怪、引魂升天的法器;随葬“镇墓兽”的墓主人可能是楚国专门从事巫术活动的职业巫觋。
  • 释“隐官”

    【作  者】:黄展岳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

    【发表时间】:2011-03-20

    【关  键  词】:隐官,隐官工

    【摘  要】:

    “隐官”一名仅见于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张家山汉初简,共八条。据简文综合诠释,隐官应是官府专门安置原被判刑,后被牍免或获平反的原有残疾或因受刑致残的一般庶民或隶臣妾的收容所。被收容在隐官收容所里的人就叫“隐官工”,省称“隐官”。张家山《二年律令》可能是萧何九章律的摘录或照抄。《=年律令·户律》中提到按爵位授土地和住所的政策,基本上可信。
  • 释“正藏”与“外藏”

    【作  者】:高崇文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

    【发表时间】:2011-03-20

    【关  键  词】:题凑,正藏,正寝,便房,外藏

    【摘  要】:

    汉代“黄肠题凑”葬制,可分正藏椁、外藏椁两部分,这两部分如何区分,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通过分析先秦丧葬礼制中的“寿终正寝”之礼,论证了“题凑”之内的棺房、前室、回廊整个椁室即为“正藏”,也是仿自生前之“正寝”。又结合新发现的考古资料,阐明了“黄肠题凑”中的“便房”即指“题凑”内的整个椁室,又称之为“便椁”,也就是“正藏”。“题凑”之外其他放随葬品的位置则为“外藏”。崖洞式诸侯王墓中的棺房与前室为“正藏”,而甬道、墓道两侧的侧室或耳室为“外藏”。
  • 战国秦汉画像中的龙、鱼、鸟组合

    【作  者】:宋艳萍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

    【发表时间】:2011-03-20

    【关  键  词】:帛画,汉画像石,龙,鱼,鸟,升仙

    【摘  要】: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四幅帛画:战国时期的《人物龙风图》和《人物御龙图》,马王堆一号和三号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它们都属于旌幡,具有引魂升天的含义。四幅帛画中都有龙、鱼、鸟的组合。在汉代的画像石中,也有一些龙、鱼、鸟的组合。黄帝乘龙升仙、琴高乘鱼升仙等故事,是人们向往且积极模仿的,鹤、风、雀等鸟也被视为具有灵性的动物,龙、鱼、乌成为人们想象中的升仙工具。从先秦时期开始,人们在表达升仙寓意的画面中,往往把三者或其中两者组合在一起,共同承载亡魂升天。明晰了三者组合的含叉,可以更合理地解释汉画像石中一些图像的意蕴。
  • 汉画像所见“磬折”与“微磬”

    【作  者】:马怡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

    【发表时间】:2011-03-20

    【关  键  词】:汉画像,古代礼仪,磬折,微磬

    【摘  要】:

    在文献中,有用“磬折”、“微罄”来形容腰身倾曲的记载。这种身形符合礼仪规范,是示敬的样貌。“磬折”一词来源于磬,指罄的“倨句”,为135°。。当古人描述身形时,所谓“磬折”,是指腰身像罄那样,倾曲角度约135°;所谓“微罄”,是指该角度大于135°。。在汉代画像里,可以见到不少相应的实例。
  • 石门秦汉货币及相关情况研究

    【作  者】:袁建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

    【发表时间】:2011-03-20

    【关  键  词】:秦汉货币,渫水流域,楚文化

    【摘  要】:

    石门历年来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秦汉货币,本文试着对这批钱币和石门各位藏家的藏品作较深八的讨论。这对于澧水支流渫水流域秦汉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与楚文化的密切关系等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连云港市的汉代墓葬形制研究

    【作  者】:骆琳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

    【发表时间】:2011-03-20

    【关  键  词】:连云港,汉代,墓葬,形制

    【摘  要】:

    连云港市的汉墓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新浦、海州、连云3个区和赣榆、东海、灌云、灌南4个县,尤其以海州区最为密集。墓葬形制较为复杂,以木椁墓最为常见,其他还有砖木混合墓、石椁墓、画像石墓、砖室墓等。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市汉墓资料的整合,对其不同时期主要墓葬形制进行类型学研究,同时还简要分析了各娄汉墓形制的流行时代。
  • 重庆及湖北库区东汉至六朝时期砖室墓与石室墓比较研究

    【作  者】:何佳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

    【发表时间】:2011-03-20

    【关  键  词】:重庆库区,湖北库区,砖室墓,石室墓,东汉,至六朝时期,差异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已发表的重庆及湖北库区东汉至六朝时期各区域的砖室墓及石室墓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该两类墓葬在分布区域、数量、墓葬形制、砖室墓青砖花纹、随葬品及葬式方面均存在上下两库区的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主要由于两库区所处地理环境、文化因素、宗族观念、汉化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动荡程度等不同因素而造成。
  • 长沙东汉墓出土低温铅釉陶建筑模碘明器研究

    【作  者】:高至喜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

    【发表时间】:2011-03-20

    【关  键  词】:长沙,东汉低温铝釉陶,建筑模型,明器,年代,演变

    【摘  要】:

    本文对长沙东汉墓出土的大批低温铅釉陶建筑模型明器猪圈、鸡舍、固、井、灶进行类型学分析,论述其流行年代在东汉中晚期,并简述它们各自的发展演变情况。
  •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金银器小议

    【作  者】:禾青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

    【发表时间】:2011-03-20

    【关  键  词】:湖南省博物馆,金银器,鉴识

    【摘  要】: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金银器数量较多,以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发掘出土的金银器为主,最早的到了战国时期,最晚的为清末,品种丰富,纹饰多样,造型奇特,其中不乏时代特征鲜明的精品。本文遴选其中数件予以介绍,并讨论相关问题。
  • 试论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乡吏

    【作  者】:沈刚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

    【发表时间】:2011-03-20

    【关  键  词】:吴简,乡吏,劝农掾,典田掾,市掾

    【摘  要】:

    本文首先对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的劝农掾、典田掾、市掾三种乡吏逐一进行了分析,认为他们都不是纯粹以乡里事务作为其职掌,乡里事务只是其职能之一。这些乡吏就其身份而言属于县之属吏,这一点明显受到汉代传统制度的影响。吴简中的乡吏皆为国家编户齐民,有的经济状况优裕,但社会地位有下降的趋势,需要缴纳特种税,吴简中乡吏存在的实态,反映出东汉到魏晋间时代变革对基层行政组织所发生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