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 论文 文物研究与鉴赏
  • 浅析“光复大汉”瓷杯的历史价值

    【作  者】:张建平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

    【发表时间】:2011-03-20

    【关  键  词】:民国,辛亥革命,“光复大汉”瓷杯

    【摘  要】:

    本文从大小、形状、质地、图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光复大汉”瓷杯古朴传统的特点以及当时生产和使用的情况,重点分析了杯上图案的象征意义,诠释了铭文的内涵,交代了制作此杯的用意。“光复大汉”瓷杯从制作上看是一只普通的杯子,但从其图饰和制作者的用意来看,并不普通。它见证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团结爱国的伟大精神。它是特定时代的特殊产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邵阳竹刻家王民生竹簧作品赏析

    【作  者】:郭世华,庞旻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

    【发表时间】:2011-03-20

    【关  键  词】:邵阳竹簧,王民生,作品特色

    【摘  要】:

    竹簧起源于邵阳(宝庆),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竹刻工艺。邵阳竹簧刻名家辈出,现代以王民生为代表,其所刻作品数量多、种类多、格调高雅,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笔者撰写此文,不仅是为了展示邵阳竹簧器的精美,更是想引起广大竹艺爱好者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加深认识邵阳竹簧这一民艺奇葩有着重要的意义。
  • 湖南省临湘市龙窖山古文化遗址调查简报

    【作  者】: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湘市文化局,临湘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临湘市,龙窖山,古文化遗址,考古调查

    【摘  要】:

    临湘市龙窖山聚落遗址,以其形态各异、风格独特的石头构筑为特征的石屋居址、青石沟巷、石冢墓群、图腾石柱、石垒神庙等古文化遗存彰显于世。中国(广西)瑶学会认定龙窖山是瑶族早期千家峒。笔者通过田野考古调查和考古试掘,进一步揭示其文化面貌,确认其文化的族属为瑶族先民,时代为两晋至明。
  • 平江杜甫墓的考古学观察——兼说耒阳、巩县、偃师杜甫墓

    【作  者】:郭城,翁雄胜,黎定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平江,杜甫墓,唐代,考古学

    【摘  要】:

    杜甫是世界文化名人,全国各地有不少纪念杜甫的墓葬与建筑,其中杜甫墓就有八座之多。学术界对其真墓在何处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本文运用考古学方法,在辨析各地杜甫墓均为纪念墓或衣冠冢的同时,通过对墓葬形制、墓室结构和墓壁砌法,用类型学的原理.论述平江杜甫墓是杜甫的真墓;井结合几次维修发现杜甫墓、杜甫祠保存的唐、宋遗物,根据相关文献,推论平江杜甫墓祠始建于唐代。
  • 益阳市赫山区农机局唐墓

    【作  者】:熊有志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益阳,唐墓,长沙窑,瓷嚣

    【摘  要】:

    2007年6月,益阳市文物管理处配合赫山区农机局基本建设时,发掘了一座墓葬,清理出土了陶器、瓷器、铜器、石器共13件器物。墓葬形制具有唐代墓葬的特点,所出器物为唐代长沙窑产品,其中青瓷唾盂,大敞口,颈往下移,近折腹,与武昌晚唐墓出土IV式唾盂形制类似;铜镜,素面,四角圆弧状.与赫山邓俊墓出土铜镜大体相同,但不见“卐”字图案,时代亦应在唐代晚期,因此该墓应为晚唐时期的墓葬。
  • 中国早期岩画的发现与研究

    【作  者】:邵学海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早期岩画,发现,研究

    【摘  要】:

    中国史前岩画的发现.始于1915年。1949年以后,规模持续扩大.但始终未得到世界岩画组织的重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学者筚路蓝缕,在考古学与艺术史方面,分别开展岩画调查和整理工作,其研究在年代测定、作者判断、图像学解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对这些成绩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再谈甲骨金文中的“ ”字

    【作  者】:李学勤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甲骨文,金文,捷

    【摘  要】:

    内容提要 “ ”字管燮初据三体石经释“捷”.“捷”可训“胜”、“克”又能训“获”,通用于甲骨金文各种文例,是“ ”字最好的释读。
  • 湖南宁乡青铜器群的再思考

    【作  者】:李先登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宁乡青铜器,商人南迁,青铜大铙

    【摘  要】:

    内容提要湖南宁乡嶷河里西周城址的发现,为宁乡青铜器群找到了主人——商末周初从中原迁到宁乡的一支商人。他们除带来一些中原商代青铜器以外,到达宁乡地区以后,在西周时期又制作了青铜大铙等具有地域特点的青铜器,二者共同组成宁乡青铜器群。
  • 论早期甬钟起源于湘江中下游地区

    【作  者】:高至喜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西周早期甬钟,起源,湘江中下游,宁乡黄材

    【摘  要】:

    本文列举了在陕西和湖南出土的早期甬钟,井进行比较发现两地所出西周早期甬钟的形制、纹饰相同,说明其为同一地区的产品。湖南所出早期甬钟是由本地的乳丁铙和有枚铙发展演变而来,而陕西所出早期甬钟却在本地找不到来源。湖南宁乡黄材炭河里商周遗址的发掘者推测此地“应有铸铜作坊”;黄材附近出土的大饶、乳丁铙等数量又多:最早的甬钟也出自黄材附近,因此推测甬钟的起源应在湘江中下游地区.而以宁乡黄材的可能性最大。
  • 衡阳赤石春秋墓葬群的分期与年代

    【作  者】:陈锐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赤石墓葬,形制,随葬品,分期,年代

    【摘  要】:

    本文运用考古类型学、地层学和统计学相关方法研究了《湖南衡阳县赤石春秋墓发掘简报》所介绍的墓葬群。根据这批墓葬的形制、规格和随葬器物组合与特征,将它们归结为四组两个类别:其中A类墓葬的主人属于当地土著越人,所处年代上限约在春秋早期,下限为春秋中晚期;B类墓葬的族属为楚人,遗存的年代上限约在春秋战国之际,下限可至战国中期。
  • 从出土之乐县(悬)礼器考察东周“乐坏”的意义

    【作  者】:李美燕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东周,湖北,湖南,乐县(悬),乐坏

    【摘  要】:

    本文旨在从出土之乐县(悬)礼器来考察东周“乐坏”的意义,就先秦时期最能体现周朝礼乐制度的乐县(悬)礼器(甬钟、镈钟、钮钟和编磐)来考察,再加上湖北出土之郭店竹简的相关记述及文献史料如《苟子》、《礼记》、《楚辞章句》、《吕氏春秋》、《史记》等相互印证,综合探讨。最后,本文提出楚人在东周礼崩乐坏的时代,产生了具有地域性色彩的音乐审美观、使音乐文化相对地获得更多元发展的蓬勃生机。
  • 楚国城址的发掘与研究

    【作  者】:杨权喜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

    【发表时间】:2010-03-20

    【关  键  词】:楚国城址,调查发掘,研究认识,楚城特点

    【摘  要】:

    内容提要楚国有许多城邑,在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己发现楚国城址40余座,经过初步勘查发掘的有20余座。这些城址包括楚国的都城、别都、县城和封邑等类。湖北沮漳河流域已发现西周后期的楚文化遗存,是寻找楚国早期都城丹阳的最新线索。公元前689年楚国从丹阳迁都于郢,楚城开始发展。对江陵郢都纪南城、当阳季家湖楚城、宜城鄢郢、淮阳陈郢、寿县寿春城和楚别都、县城、封邑的调查发掘,发现了城垣、城门、台基、宫段、作坊、水井、窖穴、窑址等重要遗迹;出土了铜器、陶器、铁器、金属制品等大量遗物。本文对楚郢都的变迁、形制布局和楚城的扩展、楚城设计思想;对楚选择岗地夹水筑城、建设完备的防洪排灌交通水系、将城市建筑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对楚建筑的创新思想、工艺特点、楚器特征以及楚城的经济特色都有一些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