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看西汉丝织品装饰艺术
【作 者】:余斌霞
【发表期刊】:《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
【关 键 词】:马王堆汉墓,装饰,织纹,染绣与印画,绘画与印花
【摘 要】: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数以百计的精美丝绸织物。其织纹,以及运用在这些织物上的如刺绣、染色、绘画、印花等诸多装饰,无不反映出汉代丝织品装饰技术之发达,体现出汉初丝绸织物装饰艺术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
汉代布的规制 ——兼谈马王堆汉墓所出的麻织物
【作 者】: 马怡
【发表期刊】:《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
【关 键 词】:马王堆一号汉墓,麻织物,布,规制
【摘 要】: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包裹尸体的衣衾内,发现了三块“织纹较粗,经线有 粗细不匀”的麻布,密度为18×19 根/ 厘米2,其幅宽为45 厘米。45 厘米约合汉 尺一尺九寸五分,狭于二尺二寸。它们的幅宽稍小,或因其不是“粥(鬻)于市”的商品(也可能与年代久远而导致的形变有一定关系)。计算其幅面经线数,知为十升布。该墓还出土了30 余块“织纹较细”的麻布。其幅宽有两种:一种51 厘米,约合汉尺二尺二寸,与规制相符;另一种幅宽仅20 厘米左右,约合汉尺八寸七分,还不到二尺二寸的一半。为何会出现这种不合规制的现象,笔者在文章中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
性质的转折: 马王堆丝织物与早期丝绸 生产的比较——从晚商丝织骨柶看王室和丝织生产的关系
【作 者】:王迎
【发表期刊】:《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
【关 键 词】:骨柶,商代丝绸,纺织工具,性别差异,藁城台西
【摘 要】:
丝织品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其使用的性 质却和早期高规格的墓葬不同。文本讨论商后期遗址藁城台西和安阳出土的丝绸 纺织工具骨柶与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和性别关系,论证在商代丝绸生产是国家统治 的重要部分,至安阳时期已由王室直接掌控。而大量丝织物在马王堆一号墓的出 现,标志着丝绸在西汉已允许非贵族使用,其生产不再标志王权。 -
试析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陶器——兼及汉代陶器“异工互效
【作 者】:李建毛
【发表期刊】:《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
【关 键 词】:髹漆陶,漆绘陶,仿青铜器,仿漆木器
【摘 要】:
瓷器是陶器的升华,但世界上只有中国陶器蜕化成为瓷器。陶器至瓷器 的华丽转身,不是简单地由此及彼的一条联接线,殊不知先人在瓷器发明之前,对陶器质地的改良做了许多艰辛探索,其中不少工艺是从其他手工业中借鉴而来,陶胎上髹漆便是其中一种。这些工艺多因效果不理想被摒弃,但正因有前人这些不断探索,才有瓷器的横空出世。从时间上看,漆陶虽然出现很早,但仅流行于西汉文景之治时,可能与当时倡导的节俭有关,之后逐渐消失。 -
长沙楚墓与中国美术史研究
【作 者】:陈瑞林
【发表期刊】:《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
【关 键 词】:美术史,长沙楚墓,马王堆汉墓
【摘 要】:
以往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多以画史画论为依据,未能脱出传统文史研究的范 畴。随着19 世纪晚期以来,西方的考古和文物活动影响中国,中国本土考古和文物活动的开展,国内外文物市场的兴盛,新式教育事业和博物馆机构的建设,逐渐使中国美术史研究具有今天所见的学科特征。20 世纪前期长沙楚墓的发掘和楚文物的大量出现,20 世纪后期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与之相关联的新式教育事业和博物馆机构为中国美术史的学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者在湖南省博物馆短期工作的感受,试图阐述长沙楚墓(包括属于楚文化范畴的马王堆西汉早期墓葬)对于中国美术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
湖南长沙风篷岭M1 出土西汉夹胎耳杯 制作工艺浅析
【作 者】:佘玲珠,金普军,蒋成光,莫泽
【发表期刊】:《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
【关 键 词】:夹纻胎,漆耳杯,漆灰,制作工艺
【摘 要】:
湖南长沙风篷岭M1 是一处重要的西汉晚期长沙王王后墓。该墓虽曾两 次被盗,但仍出土了54 件精美的夹纻胎漆器,为研究汉代长沙国夹纻胎漆器制作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为此,本文采用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其能谱(SEM/EDS)、X 射线衍射光谱(XRD)、X 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对风篷岭M1 出土的六块来自两件夹纻胎耳杯,取自不同部位且有代表性的残片进行分析测试。对于它们的物质构成、漆膜层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
漆艺:被传承的中国文化
【作 者】:胡玉康
【发表期刊】:《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
【关 键 词】:漆艺,中国文化,传承,互哺
【摘 要】:
漆艺作为物体系,它是生活的伴侣,也是生活的艺术;在文化层面,漆艺 文化被音乐、建筑、文学、绘画、佛教、哲学、外交等诸多领域传承。传统漆艺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之魅力,中国传统文化也哺育了传统漆艺之神韵。在文化的互哺中,它们走向生活与艺术的协进;在文化互惠中,它们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中国漆艺文化已不囿于传统漆工艺范畴,它俨然超越自身而成为世界精美绝伦的一种文化形态。 -
先秦古籍漆艺文化寻踪
【作 者】:张飞龙,李三原
【发表期刊】:《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
【关 键 词】:漆器,文化,工艺,先秦,文献
【摘 要】:
漆器的出现肇始于8000 年前的跨湖桥文化时代,但载入史册的古老传说和历史记载,则见诸于东周以来的传世之作。本文立足于先秦文献,以漆艺文化寻踪为切入点,以漆与先秦时期的工艺之道、人文关系为线索,探寻先秦文献中的漆艺文化现象,研究漆艺之道,探其源流,察其所以然,窥寻其端倪。 -
德国明斯特漆器艺术博物馆及其中国早期漆器藏品
【作 者】:潘甜
【发表期刊】:《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
【关 键 词】:德国明斯特博物馆,漆器,樽,奁,乐浪郡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德国明斯特博物馆及其收藏的中国早期漆器,包括新近 获捐的一批乐浪郡(前108—313,今朝鲜境内)出土的汉代漆器。这些都是该博 物馆藏品中的一部分。该馆收藏来自亚洲和欧洲不同文化以及伊斯兰国家独特的漆 器艺术品。作为全球唯一专门收藏漆器的机构,该博物馆不仅致力于收藏,而且尤 其致力于对漆器艺术的系统科学研究。 -
马王堆汉墓漆器的瑰丽——有关汉代漆器纹样的几点看法
【作 者】:罗梅
【发表期刊】:《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
【关 键 词】:漆器,制作工艺,销售,纹样,图案,汉代
【摘 要】:
本文就汉代漆器的纹样发表几点看法。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将重点考察 汉代漆器的产地、工艺、销售、消费量以及纹样等。另请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本文将以马王堆汉墓漆器为例来分析汉代漆器装饰和图案的布局,并得出当时很可能使用了模版和图谱的看法;其次,本文将选择一个纹样为例,来说明纹样的传承和发展。 -
充满“气”的地下世界——马王堆漆棺画像“昆仑山”之说质疑并兼论内棺的性质
【作 者】:苏铉淑
【发表期刊】:《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
【关 键 词】:马王堆一号墓,漆棺,图像,昆仑山,气,内棺,菱形纹
【摘 要】:
本文对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漆棺上的画像,从图像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一号墓第三层棺上出现所谓“三山形”画像,对此以往的研究认为是三山并列的昆仑山,并认为整个漆棺的主体是“墓主在昆仑升仙”。笔者认为所谓“三山形”画 像不是“神山或仙山”类的山岳画像,而是抽象的“气”纹。基于此分析和结论, 内棺的主要纹饰是二方连续勾连菱形纹,应该就是气纹,而且内棺上的其他画像和羽毛等,均是对气的不同表现。通过纹饰和装饰物件,内棺转化为充满“气”的世界,这样死者才能将已散的气重新凝聚而在地下获得永生。 -
“有橘生南国”——从马王堆汉墓漆器云纹引起的想象及思考
【作 者】:朱晓青
【发表期刊】:《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
【关 键 词】:马王堆,漆器,云纹,楚文化,传承
【摘 要】: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和帛画上,有着丰富的云纹、凤纹和鸟纹,这些 提炼出来极具地域特质、几近现代抽象的图像意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图像一定程度上传承了楚帛画纵横于云顿之间的龙舟、凤驾和云载,然而并没有为后世广泛传承下来,也没有渗透到现代的图纹当中。本文以关注马王堆汉墓漆器上的云纹为引,来试图理解楚文化人间、地界与神度为浑然一体的模糊空间;同时借古论今,兼谈我国现当代漆器创作和手工业制作的传承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