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王堆汉墓文物中的汉代冠式初探
【作 者】:湖南省博物馆 陈建明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漆纟丽冠, 武冠, 纱冠, 长冠
【摘 要】: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有漆纟丽冠和纱冠两种实物,形象资料有戴冠木俑和帛画 所画的戴冠墓主、戴冠武士等,这都是研究汉初冠式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本文结合文献与考古材料,对实物与形象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以便于我们对汉代冠式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
从马王堆三号和一号墓看西汉初期 墓葬设计的用尺问题
【作 者】: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 赖德霖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马王堆汉墓 ,用尺制度 ,《淮南子》, 占筮尺
【摘 要】:
本文从探讨马王堆汉墓棺椁如何制作这一问题出发,通过对考古报告提供的 数据进行换算,发现三号墓和一号墓棺椁在制作时最有可能采用的汉尺长分别为0.235和0.23米。文章进而发现两墓内棺与另外两层外棺规格相同,即长宽高分别为9x 3 x 3、10 x4 x 4 和11x 5 x 5尺。对比长沙子弹库战国墓,作者认为这种规格应为战国至西汉该地区高等级墓葬设计之一形制。文章还将两墓棺椁的壁厚尺寸与《礼记》和《淮南子》相关记载进行了对照,发现一号墓的绝大多数数据都在《淮》占筮尺的“吉星”位置,故判断当时该书所代表的用尺制度已具影响。根据上述尺长,文章还对两墓的非衣长度问题进行了解释。 -
马王堆二号墓葬具问题
【作 者】:单先进
【发表期刊】:《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
【关 键 词】:马王堆二号墓,井椁墓,题凑墓,便房
【摘 要】:
马王堆二号棺椁结构不应是“井字椁”。通过对长沙出土的大型木椁墓 的比较研究,它应是汉初“黄肠题凑”葬制中的“便房”。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便 房”的认识。 -
马王堆汉墓古尸保存原因与棺液来源的探讨
【作 者】: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彭隆祥, 徐锡萍,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密封, 缺氧 ,无菌 ,相律
【摘 要】:
马王堆汉墓和古尸保存原因可概括为八个字:深埋,密封,缺氧,无菌。墓葬深埋在地下20米处。厚层白膏泥和木炭使墓室密封,胶漆使各层棺材封固,发掘时有气体喷出,证明墓室密封性能好。古尸身上存在大量极易氧化的不饱和脂肪酸,证实古尸处在缺氧环境中。棺液和古尸组织经微生物试验,没有霉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生长,证明无活菌存在。据当年处理棺液的人员估计棺液约40-50公斤。根据相变规律,在密封墓室中不可能有水份从白膏泥中渗入,在密封的内棺中不可能有水份从墓室中渗入。推理棺液来自尸解水。 -
马王堆学杂谈
【作 者】:湖南省博物馆 郑艳娥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 马王堆学, 公共学科, 研究静区, 不平衡
【摘 要】:
马王堆汉墓遗存之所以能够构成一个独立的学科,是由于它的本身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马王堆学”包括文物的基本运作、深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相关学科的群体连动,是一个开放型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发展壮大的关键在于“马王堆关系”的有序运作。因此,马王堆操作者必须随时详知其己,发现学科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步骤,使其平衡发展。 -
古代中国的食谱和美食: 以虎溪山与马王堆的资料为据
【作 者】:芝加哥大学 夏德安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食谱 ,美食, 虎溪山, 马王堆
【摘 要】:
这个报告对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的有关烹饪方剂竹简进行研究(竹简整理 者所加的名称为“美食方”)。墓主吴阳死于公元前162 年,故与马王堆三座汉墓的墓主同时生活。贾思勰所着的齐民要术(六世纪)包含不少中国中古的烹饪方剂;与虎溪山的方剂比较,足以证明虎溪山竹简为中国最早的食谱。虽然马王堆三号墓的帛书竹木简没有食谱,为了研究马王堆汉墓有关烹饪和食物的资料,虎溪山竹简食谱提供很重要的新资料。 -
马王堆汉墓“长寿绣”药枕的修复
【作 者】:湖南省博物馆 陈国安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长寿绣”药枕, 聚乙烯醇缩丁醛单丝网膜修补, 脱胎换骨复原
【摘 要】:
“长寿绣”药枕变形、开裂、质地糟朽。枕芯为药用植物佩兰叶。枕面与枕 芯质地不同,保存的条件、环境要求不一样。为抢救保护迄今所见最早的保健药枕,首先将枕面与枕芯分离,然后清洗、去污、熨平,试制聚乙烯醇缩丁醛单丝网膜新材料,采用新工艺修补枕面。用脱胎换骨的办法试制竹编枕芯恢复药枕原貌。药枕修复三十年来,仍保持着原有修复状态。其使用的材料化学性能还相当稳定,无可感变化。它是国内最早使用这一新材料、新技术加固修复的第一件古代珍贵丝质文物。 -
谈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相关问题 ——以服饰织绣品为中心
【作 者】:历史博物馆(台北) 林淑心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 织绣品 ,服色, 服式 ,纹饰一
【摘 要】:
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丰富的精美织绣品,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之历史事实。有 关织绣品的工艺技法、色彩纹饰、服饰特征等议题,多年以来各方论述颇多,大致从其物质层面进行探讨以求得到适当的答案。但出土文物的深化及其内在的研究议题,因涉及思想精神层面的抽象性内涵,要得到实证性的解答比较困难,仍然有待进一步的发掘与探讨。本文将以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析释,加上考古发掘资料的实证,综合其文化现象之解读,并从历史学、图像学的观点,分析此墓出土的织绣品色彩、图案中所显示之相关问题,提出若干看法,期能引发今后,有更广视野的议题,继续开发的可能性。 -
论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绵衣
【作 者】:湖南省博物馆 袁建平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 马王堆一号汉墓, 绵衣, 深衣
【摘 要】: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上衣下裳相连、有表有里、内絮丝绵的绵衣,为西汉初 年的服饰珍品。关于它的名称尽管学界存在分歧,定名为绵衣比较符合实际。绵衣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的载体,反映了汉初的纺织生产技术水平,其用料包括了西汉初年大部分丝织品种,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名贵的丝织物;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绵衣的形式、色彩、图纹反映了汉初社会审美风貌和人们的精神向往。曲裾绵衣应属于文献记载中的深衣类衣服,之所以与文献记载有不同之处,主要是因为其发展演变的结果。 -
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保存完好原因及保护方法探讨
【作 者】:湖南省博物馆 周志元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马王堆汉墓 ,帛画, 保护 ,原因
【摘 要】:
本文对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出土的两幅T型帛画保存完好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就帛画的收藏和保护措施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
长沙楚汉人物帛画的绘画研究
【作 者】:湖南省博物馆 游振群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 楚汉人物帛画, 章法, 笔法, 墨法
【摘 要】:
我国古代人物画,是传统造型艺术之一。长沙楚汉人物帛画,是迄今所见最 早的人物帛画,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当时的绘画技法已相当高超,色彩多样,画面有序,绘技娴熟,功力深厚。尤其是在线条运用,色彩调配,取景布局等方面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以出土的楚汉人物帛画为研究对象,对其章法、笔法和墨法进行了阐述。 -
马王堆帛画研究二题
【作 者】:湖南省博物馆 郑曙斌
【发表期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一辑
【发表时间】:2004年7月
【关 键 词】: 帛画 ,解释, 明器之旌, 象生时有
【摘 要】:
本文依据文献与考古资料解释马王堆帛画的丧葬意义。T形帛画就其用途而言是丧葬中的“明器之旌”,反映了汉初丧葬用旌习俗。三号汉墓棺室帛画是为“象生时有”模仿居室绘画而悬挂于东西两壁,与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墓的流行有着丧葬观念和表现形式上的渊源关系。